时间:2018/1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百侯》下

百侯出百侯,山水美山水

杨洪潮/文

百侯镇是梅潭河中下游的一块小盆地,东是廓山嶂,南是南洋岽,西是西山、马佛山,北是天保山、虎形岭,梅潭河自东向西,蜿蜒流过。梅潭河算水量较大的山溪,平常也就三、五十米的水面,不是山洪爆发,总是清澈可鉴。河边遍植竹木,风光秀丽。在整个梅潭河流域,百侯的景致是首屈一指。百侯杨氏的首位进士之徐公曾将白堠的景观提炼出《堠山十二景》:

东廓晚霞、西岩朝翠;狮潭夜月、马寺晨钟;

石礤双流、桃花三峙;梅滩霜叶、滑濑雪花;

古榕荫夏、野渡横秋;平畴犁雨、比屋炊烟。

△《堠山十二景》

其中东廓晚霞、西岩朝翠是举目可见;狮潭夜月、马寺晨钟、梅滩霜叶、滑濑雪花、古榕荫夏、野渡横秋都在梅潭河边;石礤双流(“礤”此处读zhai,五十年代初建立高礤水库,平常只矮礤水流随时可见)、桃花三峙则要进入村西南的山间去寻找;平畴犁雨得在春耕时节,到村西南的田心岗、三百坵、八佰坵去观赏;比屋炊烟却须登上附近的山头,可看到临近河边的街道和鳞次栉比的民居,当然现在改烧煤气炉,炊烟就难以见到了。

“十二景”两两对称,之徐公还为它们各配上了一绝句。如狮潭夜月:

狮子临江坐钓矶,江中月涌鲤鱼肥。

游人夜唱西江月,只见西江不见妃。

梅滩霜叶:

梅滩从不见梅花,浪似梅花石半遮,

秋景多依霜叶尽,月明古树隐山家。

之徐公公子翰林缵绪公也为《堠山十二景》作了一组七言绝,如其中的马寺晨钟:

古刹疏林上界清,溪流尽处一山横。

噌吰响彻云霄外,散作千家砧杵声。

现在马山寺早已恢复,钟声却已久违了。

梅潭河是侯山景致的核心,但在当年小孩们心目中,更是最好的天然游泳场。这里的流水有缓有急,有深有浅,无论老幼强弱,水性好坏,都能找到适合的游泳场所。要冲浪激流,可以到大卓门的乱石丛中找刺激;要平缓舒适,可在观音亭一带从容俯仰;要跳水,可攀上浮桥头的三合土桥墩;初学泳,可到市窼坪的浅水滩。游懒了,河两边上、下各有个大沙坝,可以歇息。一座木板桥,足一米多宽,在街头的位置架通南北。“横秋”的野渡,只在板桥被洪水冲断的时候才临时应急。

可惜现在情况大变,上游几个水电站建起后,河水时常停止流动;两个沙坝沙子被取去建筑,没有补充,都已消失;街尾新建可通汽车的水泥大桥,木板桥没人愿意重新搭建,连桥板都丢失了,渡船更没保留的必要;大卓门建起了水轮泵,乱石多被炸掉;市窼坪的浅水滩也已消失,甚至被倾倒了不少煤炉灰。狮子潭临近大桥,新建了不少楼房,也遗失当年的幽静。河南岸新劈了公路,竹木基本砍光,荫夏的古榕被中学圈进围墙去了;霜叶绚烂的梅树滩,影响倒不大,只是古树山家更加难找了。

炊烟没有了,比屋依然惊人。车子进入百侯,穿过骑楼老街,你就能发现村中密布的客家古民居。一座座家宅第院,或古朴大方,或威严挺立,或中西合璧,顿时将你带入客家风情画卷中。百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就有多座,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百侯镇核心区域的侯南村,除了官宦富商的大宅外,各式各样的大小祠堂星罗棋布,据统计,有大小祠堂90座,其中杨氏祠堂便有80座。祠堂多为九厅十八井官厅式大屋。在侯南村,有36条石砌街巷将众多大宅连为一体,形成“三十六条巷,巷巷都一样”的神奇布局。这些巷子,原来都是鹅卵石铺成。石块大的如盘,小的如碗,常年行走,都磨得平滑光亮,比徽州宏村的青石板路更为可观。这些巷子规格统一,形状相似,外地人走进去,仿如进入迷宫,很难走出来。可惜在58年搞车子化,被用土覆盖,后来更抹上水泥,难以恢复了。但穿行其间,还可看到挑担而过的村民,看到老屋前聚坐摘菜、聊天的村妇,看到巷间奔跑戏耍的孩童,看到守在院子里的大黑狗和随处呼雏觅食的黄母鸡。

戏耍的孩童

侯南民居多为座西北向东南,避风向阳,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有诸多显赫官员的府第,如通议大夫第、中宪第、州司马第、外史第等;还有退休官吏或富商营建的公馆,如肇庆楼、百忍楼、海源楼、茶封第、莲瑞流馨等古民居;还有各房祖祠,如植槐堂、树德堂、孝思堂、思成堂、南麓公祠、敬造公祠、上大房等祠堂;还有原为书院、书斋的建筑,如大书斋、书房里、兰台书室、嫏嬛等,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更有追忆杨氏远祖杨震公的关西衍派、清白旧家、清白流徽等。另有丘姓的一原堂、祝三、丘氏别业等祠堂房舍;而上古原居民的黄屋祠、李屋祠、陈屋祠、江公祠等早已难觅踪迹。

地处侯南村西南隅小地名“楼下”的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堪称百侯最美古建筑,是建于民国六年(年),占地近平方米,主体为堂、横组合的府第式客家围屋。围屋侧是一幢精美的两层西式洋房,一中一洋,各据一方却又紧密相连,主次分明。屋内梁柱、斗拱、屏风和门窗依然保留着一幅幅精美的雕刻和色彩斑斓的绘画图案,雕刻有镂空见底的透雕、打磨圆滑的圆雕和深浅起伏的浮雕,大部分的石材、木料都是从海外购进的,并从福建、江西、潮州请来师傅制作“四雕一画”(泥雕、瓷雕、木雕、石雕和梁画),构图奇特、风格各异、工艺精湛,是梅州山区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客家民居。除了精美的建筑艺术,堂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两块不同凡响的横匾——国民党将军张发奎所书的“肇庆堂”和军阀陈炯明題写的“人登寿域”,足见当时此家的鼎盛。

△敬修衍庆

楼下仍保留有源溉楼,海源楼,企南轩,渊雅公祠等古建筑。企南轩原为之徐公的书斋,民国年间重建,占地平米,建筑面积平米,亦由一座堂横屋和一座西式洋楼组成。之徐公的《企南轩诗集》,为百侯重要的地方文献。

△企南轩

海源楼已成为百侯游客服务中心,也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外形欧式,内为中式。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屋顶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

△海源楼

“百侯古巷藏庭院,庭院深处翰林居”。诗中所指的“翰林居”,指的是闻名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陕西按察使杨缵绪的故居——通议大夫第。乾隆十二年,乾隆帝赞赏杨缵绪为官清廉,赐款为其建九厅十八井的府第。杨缵绪建通议大夫第时,另在左侧30米处建兰台书室,供子孙及村童读书。杨黼时和杨演时辞官回乡后,也积极提供协助。杨缵绪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杨黼时的四个儿子也同年考中举人,荣称为“同堂七魁”。堂上还悬挂御赐杨缵绪夫人的“七叶衍祥”的匾额。

△通议大夫第

通议第后面是百侯中学创办人德昭公的故居“文明毓秀”,最近也在修复整理中。

植槐堂是百侯古镇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风格最独特、石雕艺术作品风格和内容最丰富的客家传统建筑,是优秀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作、石雕艺术的典范。由于先祖一直崇文重教,植槐堂人才辈出。仅在清代就曾培养出例充国子监监生以上读书人47位,其中进士2人,(十五世祖搢云公和十六世祖柱峰公),他们都曾相继任七县知县,官至四品,故外大门联曰;“花栽七县,棠芾一州”。近现代因书礼熏陶而有作为的也大有人在。植槐堂的建筑和石雕艺术保存了客家民系深厚的精神文化和珍贵的建筑工艺。

△植槐堂

座落在侯北上村的蔡仙人圳,是在危崖石壁中修起的一条灌溉渠,源头起于旧寨村口,长约八公里。此圳历史悠久,为迄今大埔所发现最古老的一宗水利工程。千百年来一直溉着侯北千余亩农田。据史载,清雍正七年,侯北乡人曾重修此圳,由萧彝章督修。萧巡视憩息在“蔡仙人祠”下,窥视祠后岩壁,黝黑如漆,中间苔藓蔓铺,凹凸独异,心疑有字迹,命工人取来长梯铁具,攀上岩壁,划开苔藓,认真洗涮,得镌字数行,亟用纸拓出其文:

△蔡仙人摩崖石刻

余甲申年四十有二,因开凿此圳,谬言四句:

白堠洞里号神仙,一带江山几百年。

余今开垦乾坤地,永为鬼祭蔡花田。

下署:开禧元年乙丑仲春,开山钱公超记。

开禧元年(5年)属南宋,石刻人钱公超生于甲申年,即南宋兴隆二年(年),刻石时42岁。前两句诗“白堠洞里号神仙,一带江山几百年”点明,号称“洞里神仙”的蔡仙人,在刻石人钱公超之前几百年创建此水圳。由此可见,蔡仙人圳起于唐代甚至更早。

古朴的田园生活,让百侯众多传统民俗风情得以保留和延续,如广东汉乐、鲤鱼灯舞、五鬼弄金狮、软布龙、竹板歌、武术等,每当有节庆,这些节目常常被搬上舞台,让人大饱眼福。

与百侯民间艺术同样出名的,还有百侯特色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百侯薄饼。百侯薄饼又称“锦囊藏宝”,已有余年历史,在大埔也只有百侯制作。这是翰林公杨缵绪从陕西带回家乡的一种小吃,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的百侯薄饼。

薄饼制作颇为独特:用上好的面粉,和水在大木盆拍打起筋,沾起涂抹在烧热的平底铁锅上,烙成纸一样薄的圆形面皮,晾起备用;另准备好精美的馅料,以往主要是猪蹄、精肉、豆腐干、干贝、蚝豉、香菇、冬笋等等,充分煲好。吃时取两张面皮,放好馅料,配上芫荽、酱料,裹成圆柱状的一条。里面油水足,咬第一口定要留意吸汤汁。在往年物质贫乏,颇受欢迎。现在是该有所调整,改换些材料。但必须走精致高档的路线。

除了薄饼,百侯还有忆子粄、鸭松羹、豆子羹、芋子粄(也称“算盘子”)、笋粄、老鼠粄、五香牛肉干、酸枣羔等同样深受大家喜爱。

东廓晚霞:一方巨镇峰高峻,千柳垂枝势蜿蜒,日入西隅迥晚照,霞光一片赤城连。

西岩朝翠:望断西岩不尽峰,连天翠色意何浓,一朝雷雨饶云气,却怪深山有伏龙。

狮潭夜月:狮子临江坐钓矶,江中月涌鲤鱼肥,游人夜唱西江月,只见西江不见妃。

马寺晨钟:僧寺横空镇马岗,松声隐向水中藏,晨钟一觉游人梦,梦见花飞鸟又翔。

石砦礤双流:水流两砦礤为瓴建,雷击中崖似石飞,悬瀑在山高九仞,长年经眼雪霏霏。

桃花三峙:桃花笔架蔚人文,突兀三峰影入云,试问桃花何处见,江郎梦里色缤纷。

梅滩霜叶:梅滩从不见梅花,浪似梅花石半遮,秋景多依霜叶尽,月明古树隐山家。

滑濑雪花:石骨盘空锁玉湾,浪花如雪涨前山,轻舟旋折滩波急,惊却篙师两鬓斑。

古榕荫夏:古榕如盖色苍苍,影入江边百鸟翔,四面风来忘夏日,游人杂欲歌沧浪。

野渡横秋:溪映秋云暗淡天,长虹如带锁前川,往来无限悲秋意,野渡安闲水底眠。

平畴犁雨:天子重农频下诏,耕夫冒雨带犁归,平畴一望青青色,为报君王教不违。

比屋炊烟:屋比鱼鳞烟火盖,堠山真见好人家,偏怜烟断长吟客,腹饱仙丹饮晚霞。

点击下方标题链接阅读往期精选!

??夏收夏种正当时

??我爱,八章

??贫穷之感

百侯人文

致力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古

镇百侯人文.民俗.文化.民

间传说.古建古迹.史料.等

研究.探讨和介绍!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p/4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