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项玥成都的新美食街在美景、文化和烟火气之间达到平衡,入胃入心。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美食街。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美食之都”,成都更是拥有大大小小多条美食街。美食街是商业专业街的一种类型,能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形成招牌后,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就餐。而消费者在美食街则拥有丰富的就餐选择,可以一路“逛吃逛吃”。早期的美食街主要依托景区打造,专门针对游客,但是容易出现同质化或者急功近利的现象,这是美食街的1.0版本。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城市自发形成美食街2.0版本。这些藏在居住区的美食街深受本地人喜欢,但是对街容街貌有一定的影响,就餐环境也不好控制,需要有所规范或专门维护。而今,成都的美食街进化出了3.0版本,或是实行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或是企业与高校联手,在保留并发扬市井烟火气的同时,又营造了令人愉悦舒适的就餐环境。PART01 特色美食是灵魂 在金牛区抚琴街道有一条长约米的“面街”。整个街道上面馆林立,特色牛肉面、老成都面馆、重庆小面、兰州拉面、西安肉夹馍、王记锅盔、抄手……各种各样的特色面食和特色小吃任人选择,简直是面食爱好者的天堂。 自二月开街以来,文家巷丝面美食街的人气越来越旺。在打造之前,文家巷就有一定的面食消费基础,拥有特色牛肉面、“一热胜三鲜”重庆小面等知名特色面食,消费者主要来自周边社区的居民。 文家巷的面食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金牛区抚琴街道光荣片区聚集了12家涉铁单位、40余个职工院落,涉及4万余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这里逐渐有了“铁半城”之称。这些铁路人大多数是当年南下人员,保留着传统的面食习惯。南北面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快餐文化。铁路人的工作特性和成都本地生活节奏结合,逐渐形成了“快城慢活”的生活方式。供图/言门十二味街 年下半年,抚琴街道开始改造提升文家巷,确定了面食特色的街区主题。首先,对已有的面食店进行整合、提升和改造,又引入了王记锅盔、雷嫂面等本地知名面食品牌。年,罗女士在光荣北路开了一家特色牛肉面,当时小店只有十多平米。因为味道好,这家牛肉面馆曾创下一天斤湿面的销售记录。七年前特色牛肉面搬到文家巷,店面扩大了几倍。现在随着街道的改造,面馆的门脸和就餐环境也改造升级,生意更上一层楼。面街还扩充了面食品类,融合南北味道,积极与广东点都德、日本一岚拉面等中外知名面食品牌接洽。河北的名小吃驴肉火烧也入驻面街,别看师傅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却在北京做了好几年驴肉火烧,专门跟着老师傅学过制作手艺。兼容并包的面食文化体系,让面食街区名副其实。目前,面街已经集聚了50多家南北特色面食,成为兼容并包的天府文化微样本。面街的野心不止于此,目前已收储铺面40余家及近平方米商业楼宇,引入牛王庙、少城、上池等知名面馆,未来将带动更多的面食餐馆入驻。如果说面街吸引的是面食爱好者,那么香香巷吸引的则是“夜食”爱好者。这条位于成华区望平滨河路和望平街之间的小巷子,长不过百余米,最窄处只容两人通过,却云集了豆花、蛋烘糕、自贡盐帮菜、重庆老火锅、把把烧、泰国菜、夜食酒馆等十多家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几年前就是成都有名的“深夜食堂”。两年前,成华区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与富有城市更新经验的万科合作,对猛追湾街区进行城市更新,香香巷即在其中。在保留香香巷原有美食特色的同时,又将附近的两条巷子扩充为香香巷二巷、三巷,引进日本和果子店、东南亚餐厅等国外美食,旁边相连的滨河路又引进德国酸奶店、日式面包店等等。供图/言门十二味街美食的特色往往体现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往往有不同的食材、口味以及烹饪方式,从而产生各有特色的美食。天府新区有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街,集聚了川滇黔三省的代表性美食:汽锅鸡、糟辣椒、麻婆豆腐、川式肥肠、猪肝面、串串香、兔头、烧烤……十二种风味,食之有味,门门是道,形成了言门十二味街。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有一条赤水河,流域内温度、湿度及生态环境极其独特,孕育出了中国两大知名的酱香型白酒,以及丰富的发酵制品,滋养了多元的山地饮食文化,影响着西南地区饮食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形成。四川旅游学院烹饪教师徐孝洪注意到了这条特别的河流,多次带队考察赤水河流域,沿河深入郊县村镇,品尝了一百多种当地小吃,如遵义余庆山村的剔骨鸭、仁怀的紫云牛肉、古蔺麻辣鸡、泸州叙永佘家豆花……徐孝洪团队对挖掘到的老字号小吃进行融合创新,在天府新区的言门十二味街呈现了赤水河的风味。十二家店沿街分布,彼此相邻。如果食客想一次性品尝不同风味的菜品,只需点好菜,然后在其中一家店坐下,其他店里的菜做好后能直接送到食客所在的餐桌。不需要转场,一桌就能尝遍三省美食。自去年开街以来,这条美食街就吸引了很多食客。PART02美食街也有文化品位 不管面街、香香巷,还是言门十二味街,都在美食街的打造中注意地域与文化属性,让人们在享受美味之余,也享受环境带来的愉悦感和归属感。 面街所在的片区为老旧城区街道,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建筑,居民群众对片区改造的愿望十分强烈。抚琴街道结合成都一环路改造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街巷风貌改造,在片区内打造了3个区级游园,对22个老旧小区、7个建筑外立面、余个店招商招进行美化,还整治了余米斑驳围墙、5条道路,对人行道进行绿化工程。 通过一体化街区改造,电线埋到地下,人行道变得宽敞,街区充满了花香绿意。面街附近居民见证了这种变化,“以前电线像蜘蛛网一样,路也很烂。现在好多了,走在路上心情也变好了。”在面街上开店11年的重庆小面馆,发现环境变美之后,生意也变好了。以前来店里吃面的只是附近的人,面街改造之后,成都各地的人都过来消费。 摄影/米艳面街的变化,不只是环境改善,还有文化植入。围绕丝面文化,面街精心打造了“光卖面”“面街大师”“百家面”“又见面”“挂面”等关键节点,富有特色的地标建筑、萌萌的熊猫大厨、形式独特的取景框……吸引食客忍不住拍照打卡,进一步强化和传播了面街的面食文化品牌。此外,面街还引入灰鹦鹉民宿、华凌微拍中心等网红打卡点,推动街区与周边商圈融合发展,实现“食、住、旅、拍”一条龙服务,尽量延长了食客在街区的逗留时间,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可能。 香香巷的前身与很多老旧的巷子并无不同,虽然美食的名声在外,但是环境却有些逼仄阴暗。香香巷在改造过程中,在街道上方增加了许多霓虹灯组成的方言菜名灯牌,“吃莽莽”“吃嘎嘎”“涮坛子”“炝莲花白”“笋子炒肉”“啃兔脑壳”“海椒回锅肉”……这些特别的灯牌与商家原有的霓虹灯店招风格一致,不仅照亮了巷子的阴暗角落,也强化了成都地道美食的招牌。 香香巷里增加了一个新的出口,通往旁边的小广场,如同宇宙中的“虫洞”,能够快速通往另一个空间——原来的老成华国税局办公楼、人民纸箱厂以及一号院和四号院连成了一体,变身为网红打卡点“几何书店”“梅花剧社”“猛追湾故事馆”,以及“共享办公”和“精品酒店”。 摄影/米艳 香香巷扩展出的香香二巷、香香三巷,不只规模扩大,格调也上了几个档次。三条香香巷与望平坊、滨河商业街连成一片,地道夜食、异域美食、网红甜品形成美食集聚效应,成为成都滨水美食文化的新地标以及新的潮流消费地。 和香香巷一样,言门十二味街同属滨水空间,位于麓湖·天府美食岛,坐拥近千米湖岸线。餐厅与湖水相邻,旁边就是户外音乐演出舞台,美食、湖景和音乐共同构成美好的就餐环境。 为了让言门十二味街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徐孝洪多次到国内外古镇街区考察,最终定下了“天府人自己的美食街”的核心理念,既体现天府新区移民云集的新区气质,又蕴含老成都的烟火气。 言门十二味街统一规划和设计,彼此相连的斜屋顶建筑是西南地区常见的民居风格,雅致用心的室内装饰给人带来如家般的温暖。十二个既有地域特点又有市井风味的美食场景,加上生活美创馆、言茗茶馆,共同组成一条风格独特的文化美食街。在冬季成都“最美街道”的评选活动中,言门十二味街荣列“十条最美街道”。 街巷之美,不仅美在风貌、美在文化,更美在街巷独有的生活方式沉淀出来的烟火气。成都新打造的美食街,在美景、文化和烟火气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入心入胃,深抵人心。从纯阳路到西安路,未来成都将拥有更多的特色风情美食街。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get本期新刊吧ChengduTime 成都时间 ?身在公园,春暖花开 ?这座城市里,永远有你 Dialogue 对话 ?艺术,构建家园最有意思的方式 Viewpoint 城市观察 ?你的样子 ChengduStory 成都故事 ?幸福Madein成都 SpecialReort 特别报道 ?有一种跃动,叫双流 City 城事 ?云上的绿道 Creativity 创客 ?重叠时空下的“数字成都” ?迷你运动角小小的欢乐 ?美食街进化论 ?一市居民半茶客 Fashion 时尚 ?致敬旧时光 ?书店的万有引力 Community 社区 ?社区食堂:存储城市的善意和温柔 Design 设计 ?再发现,城市运动新空间 杂志征订 直接拨打订阅热线电话 -,- 网络订阅 杂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