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双流文星镇长大的小伙伴来说,儿时的文星镇留给大家的回忆,大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 齿轮厂的轰鸣声、兔头的香味......这些似乎还时常回荡在脑海中,快要拆迁的老街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最爱的那家馆子还在不在?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去看看。 齿轮厂的轰鸣声叫醒文星镇的清晨,父母戴上手套去厂里上班,孩子背上书包跑向工厂的子弟学校。 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划着铁圈从老双中路走过,偶尔遇到颠簸出一路灰尘的几辆大车。 随后溜达到文星街,先去吃碗豆花饭,然后偷偷去打几盘街机,或者租个影碟看看,天擦黑,再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是属于上一代文星人的青春回忆。 1昔日轰鸣的川齿厂 川齿厂,可以说是一代文星人的共同记忆了。 现在存留下来的川齿厂,只剩下靠近老双中路的这一片。工厂往里走,就是莲花社区。 那时的川齿厂全是厂房和拖拉机,房屋简陋,很多员工只能挤在3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大部分的川齿人,现在依然住在莲花社区。 这里不仅有社区幼儿园,还有卤肉店、修理铺、早餐铺......不出社区,都能满足一切日常所需。 这里还有文星镇最大的小学——西航港小学。这所小学以前开在菜市场旁边,前几年才搬到莲花社区。在这里上学,爬坡上坎,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从三线建设到社区发展,从渤海湾到巴蜀之地,川齿厂是几辈人工业集体印记的活化石。 光电厂也算得上是双流很风光的大厂。记得以前光电厂子弟校的娃儿些经常来到文星街上,跟我们抢游戏机耍侍魂,总是会被我们赶走。 光电路上有个牧马山提灌站,是从江安河靠近光明村处修筑的堤坝。以前还有很多人喜欢去那里钓鱼。 这些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 2即将拆迁的文星老街 文星镇大件路和机场路两边的老建筑基本都拆光了,唯一剩下的,也只有这条老街了。 这条街没有通车的时候,晚上还有夜市,很是闹热,卖菜的小贩都来这里摆摊。 文星大桥改造之后,这里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大车,夜市也随之拆掉了。 以前这里有小卖铺、茶馆、供销社、娱乐厅......不过现在已经打围,只剩下这几家小卖铺还开着。 小卖铺还是以前小时候的模样,老旧的糖罐子、泛黄的香烟架,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对面是从前的豆花饭店,以前赶场天总是聚集了很多来吃饭的人,现在已经荒废了。 老的供销社现在还在营业,卖农用物资和打折的日用品。 斑驳的红漆广告牌上,星供娱乐厅的字样还清晰可见,但是音乐再也不会响起了。以前一起来这里看激光电影、唱卡拉ok的人,现在应该年过半百了吧。 距离老街不远的星虹购物中心,是镇子现在的中心。文星菜市以前开在工商所附近,年拆迁,搬到了这里。 来这里赶场,在老一辈文星人眼里,是很有仪式感的活动。 每次总要穿上最整洁的衣服,打扮得精神一些。 3舌尖上的老镇子 住在文星镇,永远不缺美食。 这些当地土著吃了几十年的美味,不仅承载了味蕾的记忆,也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 曹氏鸡汤刀削面,距今已经20多年的历史了,是文星原住民都很喜欢的一间早餐铺。6元1两,足足5块排骨,每次来赶场,总要去他家吃上一碗面,再叫两块窝子油糕。 浓郁的鸡汤,加上现片现煮得爽滑面片,“呲溜呲溜”下肚,顿觉精神满满。 眉山老板开的的徐旺子,生意极好,中午来的时候,还要等位拼桌。 血旺肥肠和凉拌猪耳朵最受喜爱,去晚了,可能就没有了。 夫妻肥肠粉,从最开始的1.5元1碗,到现在的10元1碗,很多文星人从上学一路吃到结婚生子。 提到双流,很多人会想到双流老妈兔头,但是很多文星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家刘妈兔头。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川霸火锅、宋姐串串香...文星镇的美食呀,吃也吃不完,说也说不完。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文星镇的角角落落都会被高楼大厦取代,但是那些充满回忆的老街老巷,我还想再走一遍。 怀念,在文星镇学习和生活的岁月。 怀念,那些文星镇的亲人和朋友们。 编辑 杜娇审核 李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qh/97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