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嗨起来~ 火锅、串串、钵钵鸡……这个5月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让香香嘴们激动不已。一场饕餮盛宴来了!咱们双流人不拿出点看家本领,怎么能招待好来自全亚洲的朋友呢?从今天起,双双将向大家推荐不可错过的双流美食! 白家肥肠粉肥肠是一种爱憎分明的食物 不爱的人,摇头摆手;爱的人,口水直流 对于爱肥肠粉的吃货来说 双流白家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每天6点开始熬的汤底 熬了一百多年了 —— 成都出名的肥肠粉店非常的多,取名叫“白家肥肠粉”的店也很多,因为有说法是,肥肠粉最早起源于清朝末年双流白家镇。 在双流白家场镇,最有名的肥肠粉,是白家高记粉肠粉。 从清朝光绪年间高家祖父高和超在民间习得制粉技艺后,在白家场镇古桥头,高家屋檐下开锅设灶卖肥肠粉算起到今天,高记粉肠粉已经开了一百多年,历经六代传人。 从最开始的“担担肥肠粉”到现在的4层楼建筑,这家店已经成为整个白家场镇的地标。这个中式酒楼模样的肥肠粉店,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粉肠粉店”。 白家肥肠粉的特点是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 一碗资格的手工肥肠粉,工序繁杂。 店里的师傅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熬制棒子骨高汤。 肥肠粉用的粉丝是手工打的。苕粉加面粉、水和一起放进特制的漏瓢里。一只手拿漏瓢,另一只手用力往下压,使粉像流畅的线条流到热水中,在打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变动位置,使粉落得均匀,不会成团散落在锅中。 滚起之后,再夹起放在冷水中冰一下,就可以捞起备用了。等到上客,再用竹漏兜装上适量,配上小把绿豆芽,将竹漏兜放进沸腾的肥肠汤里,顺到锅沿竖起。 苕粉起锅,直接倒入配好调料的碗里,再撒上几粒肥肠,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肥肠粉就可以上桌啦。 吃肥肠粉嘛,肥肠结子和锅盔是少不了的! 洗净的猪小肠打成一结结的,大锅煮沸。冒好的粉加上两个肥肠结,混合进鲜辣的肥肠粉汤底,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 一口爽口细滑的肥肠粉之后,再来一瓣酥脆的锅盔,又脆又香,那才叫一个满足巴适! 做一碗完美的肥肠粉 需要20年 —— 42岁的高子茗是白家高记肥肠粉的第五代传人。在她记忆中,从小至今,她除了上学,几乎每天都在与肥肠粉打交道。上学时,只要是放学或节假日,她总是在店内帮助家人打理店铺,学习技艺。下粉、熬制肥肠汤、调制佐料……每一道工序在她的心中早已烂熟于心。 在高家父辈的言传身教中,这碗肥肠粉曾经一度失传。好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一度中断经营的白家高记肥肠粉在第四代传人高正荣、张华林夫妇重操旧业,才将它不断发扬光大。 如今,店里每天都要卖出上千碗的肥肠粉。 高子茗的儿子高亚俊是90后的“学霸”。曾经去美国留学的他,选择了回家接手这份家族事业。他觉得,家里卖的这碗肥肠粉,让他感到“很荣耀”。 ▲挂着“成都名小吃”的荣誉墙,是几代人的骄傲。 40多岁的徐贵珍是店里能操刀肥肠宴的大厨。18岁,他来到高记白家肥肠粉当学徒。最初是打杂、洗碗,然后是端菜,最后他慢慢开始学厨、掌勺。 真正做好一碗完美的肥肠粉,竟然需要20多年的时间。曾经那个简陋街边小摊,如今变成一个名声在外的大产业,或许这是其中的答案。 心心念念的这一口 是回忆和故事 —— 当然,在白家场镇,肥肠粉不只高记一家。 肥肠粉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早上一碗肥肠粉,中午一碗肥肠粉,晚上还是来一碗肥肠粉,在白家场镇百姓的生活习俗中从未消失。 而关于白家肥肠的来历,老人可以跟你话不停歇地讲上一天。 白家肥肠粉是这个镇上人们的生活、谈资,也是他们的骄傲。 而对于食客来说是美食、是记忆,是一个个不同的故事—— 你和肥肠粉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一起来摆一下吧! 编辑谭希 审核孙健涵 来源双流融媒体中心 吃过白家肥肠粉 速度点亮小花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p/9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