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13605.html

点击观看视频

人物名片

赵毅,年生,医院医院感染与疾病预防部副主任、感染科副主任、医院院长。年,参加抗击非典疫情;-年,随中国援安哥拉医疗队赴非洲开展医疗援助;年,担任达州市援鄂医疗队队长。荣获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援安哥拉医疗三队优秀队员、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三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等称号。

人物事迹

1月26日上午,川观新闻记者在医院见到赵毅时,他刚处理完一批文件,端着水杯喝上一口热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你们要坚持做好防护措施哦。”

翻开赵毅的履历,抗击感染病毒似乎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从非典到援助安哥拉、再到新冠肺炎,全球性重大传染疾病他无一缺席。每一次胜利归来,等候他的是英雄般的礼遇,但他却说:“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名普通医生,哪里有传染病毒我就去哪里。”

从医是意外,但从不后悔

年,赵毅出生在达州市宣汉县。年高考,他第一志愿填报的是理工类,由于差一本线几分,他被调剂到泸州医学院,就此踏上从医之旅。

“我们这一辈人,没有那么多想法,既然调配到医学院,那就好好学,将来好好干。”

眼前的赵毅给人憨厚耿直印象,他说出这句话让人确信不疑。

年,赵毅大学毕业,被医院。经过五年的科室轮转,赵毅最终选择“偏冷门”感染科。“感染科平时看着没什么事,但一旦发生事情,必须冲在第一线,我觉得挺好的。”赵毅轻描淡写说。年,医院委派前往上海进修国内先进感染学知识。

非典爆发,医院

“我清楚记得,那年年底,我从上海回来,非典就开始了。”进修回来,赵毅一头扎进达州非典防疫工作中。

年初,赵毅第一个进入达州市定点隔离病房。

白天,他到全市各乡镇会诊发热病人,研判疫情态势、达州如何防疫等;到了凌晨2点过,他又与同事前往火车站接从北京回来的发烧旅客。“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发烧病人要护送到隔离点,常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赵毅深谙非典病毒的危险性,“高度疑似病例,一个都不能放过,放一个出去可能危害一大片。”

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比起来,赵毅对防疫装备的感触尤为深刻。

“那个时候,医护人物都只带着纱布口罩,防护服也很简陋,也因为防护物资紧缺,常常一件防护服要穿几天。”赵毅说,4月份的天气,还有点冷,很多同事身上却涨了痱子。”那年,医院驻扎了整整2个月,所幸达州没有确诊一例感染患者,这让赵毅十分高兴,“总算对得起大家的嘱托。”让他“意外”的是,由于疫情防控有力,他被评为“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但他却表示:“这不是我个人荣誉,这是对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肯定。”

探索未知,他主动请缨援助非洲

时间来到年,赵毅得知一个“好消息”——我国将组建第三支医疗队援助安哥拉。他没有一点犹豫就报了名,“身边的同事都劝我,儿子才7岁,工作也正值上升期,非洲环境不好,去就要呆两年,你图啥子?”赵毅的回答是:既然从事感染科,非洲感染类疾病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久,赵毅收到了许可通知。然而,去非洲,赵毅首先面临语言关。他坦言,大学毕业后,连英语几乎都没有说过,却要在41岁“高龄”学习一门全新的外语——葡萄牙语。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大难事。白天上课,晚上自己再记单词,日复一日,就这样赵毅脱产学习了10个月,通过了口语、听力、笔试等多种考试。在等待签证期间,赵毅带着父母、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前往北京,爬长城、看故宫,这也是迄今他们唯一的一次全家旅行。北京-迪拜-安哥拉,转机两次,飞行20个小时。年初,赵毅来到距离祖国的一万两千公里医院。初到安哥拉,让赵毅震惊的是,医院被一大片贫民窟包围,墙外经常枪声阵阵,持枪抢劫也是常有之事。“有时候,隔着窗户看见有人举着枪追赶他人。”回想起来,赵毅心有余悸,“我们出门一般都有当地人陪同。差不多半年后,医院附近的超市买东西了,因为当地人都认识我们是过来援助的医生,对我们很尊重。”赵毅印象最深的一次,贫民窟一名七八岁的小男孩受了枪伤,万幸的是子弹从小腿骨擦过。“在安哥拉,哪怕是一点点小问题都需要医疗费,显然这个孩子没有钱。”赵毅说,他家人一看到是中国医生,原本紧张的神经一下放松了,“我们也很快帮小男孩取出子弹,包扎好。”赵毅回忆,到安哥拉的前半年,他每天只能看几个、十来个病人。究其原因,还是语言。赵毅打趣道,“我学习的葡萄牙语就好比是普通话,而当地土著人说的葡萄牙语好比是达州话,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到后来,突破了语言环境,每天看六七十个人都没问题了。”赵毅在非洲期间,正值埃博拉病毒肆虐之时,埃博拉病毒严重的刚果(金)与安哥拉接壤,疫情防控局面紧张。赵毅主动担任起防疫大使,到当地单位、企业做义诊,讲授传染病知识等。年,赵毅结束援助回国获得了“援安哥拉医疗三队优秀队员”称号。

责任在肩,逆行武汉战疫情

每次记者问,身处险境你会害怕吗?赵毅总是回答,“当时不觉得害怕,事情过了还是很后怕的。但是,干到感染科这个工作,那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上,没有什么犹豫的。”赵毅清晰记得,那天是年1月13日,他刚参加完全省新冠肺炎疫情视频培训会,并医院制定防控方案,他对院领导说,“武汉疫情严重,我先报个名,我有抗击重大疫情的经历和工作经验,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随时支援武汉。”随后,他作为达州市疫情防控专家,到达州防疫一线参加各县(市、区)疑似及疑难病例会诊,牵头制定达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1-5版),每一版诊治指南都制作课件对全市医务人员展开培训。他还参与到达州定点隔离救治病区的选址、准备等工作;第一例病例确诊后,他主动申请深入病区参与救治工作,被领导拒绝了,“那里面的工作是上7天班出来后要隔离14天,你进去了外面怎么办?”但是,赵毅时刻准备着。2月13日凌晨3点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赵毅知道,“冲锋号”吹响了。简单的收医院,早上7点,医院为出征的医护人员注射能增强免疫力的静脉丙种球蛋白。随后,他便带领19名队友奔赴武汉。“在车上给父母打去了电话,出行之前怕二老担心,不敢说。”2月13日晚,由7个市州35个医疗单位名队员组成的四川省第七、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飞抵武汉,医院肿瘤中心9楼和10楼刚改建的两个重症病区,在12个小时内紧急收治了名患者。在重症病区,有位特殊的病人叫张清英,52岁,她的一个女儿在家隔离,丈夫和另医院隔离。她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绝望:“我好好的一个家分成了三块。”于是,除了固定的治疗与监测外,赵毅每天还为张清英做心理疏导。闲暇之余,赵毅主动跟她聊病情,帮她与女儿、老公连通视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张清英的病情逐渐好转。“记得出院那天,她早早起了床,把床铺叠好,还向我深深鞠了一躬。那个场景,我至今记忆尤新。”

“我把19个人完完整整的带回来了”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张。为了节约物资,工作时间医护人员尽量不上厕所,每天都穿着尿不湿工作。赵毅说,刚到武汉时,他一个人在房间研究了很久,终于把尿不湿穿上了。回想起,这竟是他第一次接触尿不湿,“儿子年幼时,我没给他穿过一次尿不湿。”作为队长,在高压力、高危险的环境中工作,保障队员的安全和保持队伍的士气是赵毅的重要责任。队员来自不同专业,很多队员刚开始不能完全正确地穿脱防护服,赵毅便把防护流程、操作规范及其他注意事项写下来,发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p/89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