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通常打量一个美女,

大家先看她的眼睛,

那眼波婉转的柔情中含着春光;

对一座城市的感知,

大约也是从落地机场那一刻开始,

机场是城市的眼睛。

游客对成都的喜爱,

从落地在双流机场的那一刻起,

发酵、绵延……

游客对成都的怀念,

又从起飞离开双流的那一刹始,

回味、思念……

识味,识城

随便问一个旅游从业者,

旅游六要素有哪些?

对方一定能准确地回答

“食住行游购娱”,

而身为一名游客,

我们真的是身体力行着“民以食为天”。

那些心心念念着美食的饕餮客,

会掐着点买机票,一落地,

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说

“导游,不忙回酒店,

先带我们去双流老妈兔头总店!”

或者

“导游,我们还没吃饭,

先带我们去吃碗肥肠粉嘛!”

成都的滋味,或许是从一颗兔头开始,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个定义那必须是地道的双流老妈兔头;这裹夹其中的浓郁的五香和爽烈的麻辣,像极了成都人的热情、幽默和爽快。或许,正是从啃下第一颗兔头开始,你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资格的入乡随俗的成都游客咯;他们眼瞅着隔壁邻座,有样学样的第一步掰开兔子下巴,第二步咬开兔子的天灵盖,什么“兔兔那么可爱,怎么能吃呢?”早忘在了九霄云外,来不及拭去嘴角的辣椒,内心却还纠结着要不要再来一个。那一刻,或许立马理解了,为什么“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成都”。所以我说:双流的滋味,算得上是成都的初识,甚至一见面就有了“真爱”!我有时也想:成都机场选址和建设落在双流,是别具匠心,更是天作之合,从这里开始品尝成都的滋味,也从这里开始探究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读史,读城

关于“成都”之名的由来,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而翻阅《蜀王本纪》,看到了这样的记载:“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僰乡,徙居成都。”与成都同时,还有广都?广都又在哪儿?明朝天启年间的《成都府志》记载:“双流,本汉蜀郡广都地,隋改广都为双流,取义于《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原来,广都便是双流;于是,就有了诗仙李白的举杯放歌:“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广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时期,它与新都、成都,并称古蜀的三都,广都以其“盐井、渔田之饶”,和“铁矿、好稻田”,“故盛养生之饶”,富甲一方。第一部地方志书《华阳国志》中还记载了蜀郡太守李冰“识察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当年李冰在这里开凿的十八口井盐已经找不到了,但双流万缘宫门口的石碑,却依然记载了这件事。

城市,未来

巴山蜀水滋润着豪迈自由的李白,李白也想探究神秘蜀地历史,只可惜传说太渺茫,最后李白只能感叹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个世纪三星堆的发现和挖掘,以及近几年对三星堆的考古最新发现,证实了古蜀国真的存在过,但:那蚕丛又在哪里开国呢?民间有传说,蚕丛入蜀,来到今天双流城南的牧马山,蚕丛“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他在这里立国治蜀,建立“瞿上城”。《华阳国志》说“后有王曰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刘琳在《华阳国志校注》说“(瞿上)按其方位,在今双流县南黄甲公社境牧马山。”那么,云遮雾绕的古蜀历史,似乎在这里有了一丝草蛇灰线:蚕丛是第一代蜀王,他来到双流牧马山,建立瞿上城,作为古蜀国第一座都城;又经历了柏灌和鱼凫,古蜀绵延到第四代王杜宇时,杜宇将都城迁至郫都,又将瞿上城作为他在广都的别院;至开明王,迁都成都。你懂了吗?如此,称双流为蜀地历史的开端和发源也毫不为过了;只是可惜,蜀地气候、土壤潮湿,或许还有机遇,使得我们对于瞿上城的挖掘、还没有取得太多实质上的发现。从先秦时的广都之于古蜀的地位和发展,到今天双流之于成都、甚至四川的发展,是不谋而合不言而喻的!可不可以斗胆断言:灿烂的蜀文化,或许正是从双流开始!而双流的千年文脉,依旧源远流长。那么,下一个看中双流这块风水宝地的,又会是谁呢?/本文作者:杜笑语/审核:王凌川微天府文博精讲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p/117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