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籍田镇处于双流一隅,提到这个名字,我想大多人是没有太大认知的,年轻人总是把附近“苍蝇馆子"和它挂钩; 但对于老一辈籍田人来说,这里有着成都的万般荣耀,承载着一代人的变迁,日薄西山,现在还留下的人在市井百态中,嬉笑怒骂着过着生活... 01. 厂,藏着成都曾经的黄金时代 关于工厂的记忆,要追溯到年,它的建立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在工厂工作了30余年的刘大爷,建厂初期进厂,见证了它从发展壮大到日渐衰败。“那时候的厂,简直辉煌的不得了,能在厂里工作,就算是端上了铁饭碗。”话一出口,就勾起了刘大爷的回忆。从毛头小子到成为厂里的骨干青年,许多跟刘大爷一样的人将一生奉献给了厂。顺着天府大道一路往南,穿过籍田镇,在籍黄公路上,就能看到这厂址(又叫成都星光电工总厂)的指示牌。被杂草包围的蓝色指示牌,四周荒草丛生,外墙基本剥落,夏日爆裂的阳光映着老旧的门窗,转眼又是一个时代的更迭。大家似乎已经忘记30多年前,它可是成都首屈一指的工业霸主:因为就在当时,一个普通的工业厂周围,医院、粮站、电影院、学校、招待所、澡堂,换到现在就是寸土寸金的TOD,几百米以内解决你的一切生活所需。当车子开上山路时候,两边的树木越发茂盛起来,最先看到的是星光球场。就拿新光球场的电影院来说,这里是80年代成都最好的影剧院大礼堂,也是工人们主要的娱乐场所,很多文艺演出都会在这里举行,洋气得不禁让每个人仰望赞叹它。顺着路往东去,穿过一个山包,掩映在荒草之间的是之前工人们的宿舍楼、厂区,偶然间因拍摄一部电影《记得少年那首歌》,一座废弃的工厂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员工宿舍、工人子弟学校,已经成为废墟。在那个时候宿舍都是统一分配,基本是一室一厅,现在看来都是不错的居住条件了;废弃的工人子弟学校里面,还保留着曾经的痕迹,黑板、讲台、课桌,当年认真学习的模样仿佛还历历在目。可以想象,那时候在厂上班的人,就等同于天生的骄傲。上个世纪末,厂区业绩逐渐下滑,一代繁华逝去,至此,厂没落,深埋在厂人心中的只有回味。02. 上世纪老成都的模样 悠哉悠哉的岁月静好 籍田镇很神奇,走到小镇中心任意一个地方,就能发现曾经老成都的模样,没有城南的繁华,却自成一派的悠哉生活状态。南街和北街是籍田镇上的两级世界。南街和很多城镇的街道一样,为了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开发成商业街。曾经的南华宫,修缮后成为籍田镇地标,这里应有尽有,满足当地人日常所需。商业街尽头是籍田农贸市场,附近的农民将自己种的菜都拿到市场上来卖,还有五颜六色的生活用品、人群熙攘,这里物价不高,仿佛一下回到上个世纪。另一端处的老北街,依旧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模样,时间在这里好像都变慢了。老粮站、老汽车站、农机站像是一个经典坐标一般,经历着一年又一年韶华时光,提醒着人们过去的困难年代。可以猜想,昔日来往在这些场所的人们,如今可能已经耄耋之年。一天天里,老北街迎来送往着许许多多的人,变化的是人们的面孔,不变的是对这这条街的依恋。03. 在籍田镇吃一顿 是一件幸福的事 住在籍田镇,永远不缺美食,当地土著吃了几十年的美味,不仅承载了味蕾的记忆,也承载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无名豆花来打卡的人,绝对是成都资格老饕,褪去所有世俗扮相,一大早就杵到起,等一口最鲜嫩的豆花。老板开了三十多年,至今没有招牌,很多籍田人从小一路吃到结婚生子。生意维持到今天,全靠一批又一批尝到味道后踏破门槛的老顾客。张血旺镇上,新车站对面的张血旺,因为不错的味道和性价比,赢得无数人的好感。老味道家常菜老味道家常菜,在这里可以吃到地道的家常菜,味道匹敌各种推荐的“苍蝇馆子”,成为籍田人招待朋友优选之地。小镇不大,“大隐于市”的美食就能喂饱籍田人,追不上快速变化的城南,舒心的小民安乐生活倒也自在~#今日话题#说说你对籍田镇的印象是什么?走心留言送小镇周边礼物~-End-?编辑丨皮皮特图片丨图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合作丨zy1541720--------往期精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f/99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