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科对外宣布拟在成都新增投资亿元,开展成都产业新城投资建设。实际上,与万科类似,近年来,包括华夏幸福、中国金茂等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投资产业新城,少数大型房企更是将目标瞄准“城市级”大型项目。业内人士指出,产城融合项目可以让企业以更低成本拿地,同时,配套住宅无疑能给企业带来稳定的销售额,同时,开发商也可借此在产业上下游开展物业服务、轨道交通、教育配套、仓储物流等衍生行业业务,寻找新的企业经济增长点。 城市级“大单”频出 连续两月,万科在成都签下“造城”的“大单”。10月1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万科集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称,未来几年,万科集团拟在成都新增投资亿元,开展成都产业新城投资建设。据悉,签约项目包括新建万科集团中西部区域总部基地、天府国际金融中心、空港新城万科智慧物流城、简州新城万科生态梦想城和双流区万科创新梦想城等。其中,以9月4日已正式签约的双流区万科创新梦想城为例,总占地面积约1.1万亩,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约亩,项目总投资达亿元。据介绍,该项目将建设总部基地集群、云创中心、双创公社、医院、国际学校、酒店、长租公寓、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购物中心等,包含产业、教育、科研、文化、双创5个发展方向。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亿元,税收38亿元。不只万科,投资产业新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开发商的选项。10月12日,华夏幸福中标安徽六安产业新城PPP项目;10月16日,荣盛房地产与唐山市玉田县人民政府签订整体开发建设经营唐山市玉田高铁新城项目框架协议,就玉田县高铁新城土地整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作。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投资产业新城可以借助产业运作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其中,最直接和显著的效益就是低成本拿地。实际上,随着核心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房企正面临土地成本快速上涨不断蚕食企业利润的问题。而产业地产项目通常颇具规模,除了产业之外,城市配套的商业、住宅用地往往具有传统城市住宅用地不具备的价格优势,尤其是近年来不乏“城市级”大型产城融合项目涌现,也给配套住宅开发带来了廉价土地资源。随着项目的滚动开发,住宅项目将给新城带来更多人口入驻、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销售额,从而平抑产业利润的滞后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开发商的野心 “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考虑‘去开发商化’,并将自身定位为城市运营商,”一位楼市观察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该战略思路的驱使下,房企的盈利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对于华夏幸福、招商蛇口、北大资源这些房企而言,产业地产正在逐渐成为它们的重要利润来源,产业地产的价值也在不断被挖掘。以华夏幸福为例,该公司年1-9月累计销售额达到.09亿元,同比增长12.01%。产业新城开发建设方面,三季度华夏幸福园区结算收入额同比增长了.5%至51.5亿元,同期产业园区配套住宅签约销售额.15亿元,同比上涨16.7%,两者总计销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29.12%。“从成功类型来看,当前各类产业运营商的一个重要趋势就在于,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越来越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