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 文化艺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双流一群人一生专注一件事 他们,缔造了一座城市的灵魂 今天跟着双双去寻访 双流“守艺人”——陈伟芳 陈伟芳是双流人熟知的本土地方文史专家尤其是他的书画艺术造诣精湛但说起陈伟芳是篆刻高手,却鲜为人知陈伟芳出生书香门第 从小受其父陈国松的影响 他从学习篆刻到收藏双流本土历史文化书籍开始 再到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以及绘画和书写 并用手中的刻刀记录历史 这条路,陈伟芳一走就是60年 坚守60载 方寸之间精耕细作在中国印学年鉴一书中陈伟芳是双流唯一入选该书的作者17岁那年,偶然得到了孔白云所著的《篆刻入门》一书,当时我欣喜若狂,便开始了自学篆刻…… 刚接触篆刻时,陈伟芳没有名师教导,只能在别人刻章时,一旁观看学习。他说,当时没有篆刻的材料,他就把砖头打碎,将每小块砖头磨出印章的轮廓,周而复始反复学习印刻。经过刻苦的自学和琢磨0岁的陈伟芳在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帮人刻章由于手艺精湛,慢慢地小有名气很多双流书画界的名人都慕名而来找他刻章后来,陈伟芳想把刻章和书法联系到一起他一边学习篆刻,一边学习书法和绘画那时起,陈伟芳刻出满意的作品都会请成都一些印章高手点评他领悟到篆刻与书法是相通的于是在加紧练习篆刻的同时,他也刻苦练习书法想练好篆刻刀法没有捷径可走,就是练练练真正让陈伟芳在篆刻艺术造诣上的改变是在年8月他孤身一人前往山东拜访蒋维崧之后此行不但学到了很多篆刻技术方面的技巧而且还了解到双流历史上还有位篆刻大家蒋维崧是双流历史篆刻大家乔大壮先生的入室门人,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书法家、篆刻家。 乔大壮先后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词学教授,在古典文学、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均有精深造诣,他的篆刻宗法用刀爽朗清峻、章法疏密有致,印学界将其与齐白石同列入《印学史》,与齐白石并称为“南乔北齐”,其诗、书、印足称“三绝”。词学大家汪旭初、唐圭璋亦誉乔大壮为“一代词坛飞将”。 通过蒋维崧的指点和学习乔大壮的篆刻陈伟芳在篆刻方面的造诣突飞猛进不久就成为了成都开明印社的会员
问道槐轩 挖掘本土文化山东之行也为陈伟芳经后研究本土文化奠定了基础回到双流之后他立即前拄金桥镇(现彭镇)寻访乔大壮墓地见到的乔大壮墓地连坟堆都没有淹没在荒草丛中,陈伟芳百感交集回双流后他连夜写下了多字的书稿《被荒草湮没的词坛飞将乔大壮》先后引起了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的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f/69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