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川大大小小的美味小吃不下种,其中约多种在成都就能吃到,小编深知众口难调,对于龙抄手、韩包子、小谭豆花等等大名鼎鼎的美食来说,我就不多加推荐了,网上的测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一款小吃应该是大多70后、80后儿时的回忆了!所以留言评论的小伙伴今天怕是要暴露年龄了。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听到过在街头小巷响起的“叮叮声”了?这是70—80年代的集体回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彩虹糖、当然也没有巧克力,能花5毛钱买上一袋叮叮糖,可以说是童年最甜的事情。

留在我印象中的糖也就那么几种,白沙糖、红糖、大白兔奶糖、三角形的姜糖,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挑着箩筐的售卖的“叮叮糖”。“叮铛、叮铛、叮叮铛,叮铛、叮铛、叮叮铛”的铁器敲打声传入耳中,时有时无的节奏总让我猜不透。这是多么熟悉但又遥远的声音,那是“儿时“的召唤,是在叫喊“钉糖、钉糖、钉钉糖,钉糖、钉糖、钉钉糖”,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叮叮糖其实是用小麦加糖熬制而成,经过拉伸后制成粘牙的一种白色的硬糖。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没有钱,叮叮糖就是大众可以消费的起的零食了。

那个年代叮叮糖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可回收物品换,如牙膏皮、废旧报纸、书本等等。二分钱或一片用过的牙膏皮可以换一小块叮叮糖。我记得有一次,挑着叮叮糖的大爷从家门前过,老远就能听见声音,因为没有钱就偷偷把只用了一半的牙膏挤掉了,用牙膏皮换了一小块糖。吃完后,嘴是甜了,但母亲回了后,可没少挨一顿揍!

当然每次都不长记性的,下次不拿牙膏就是,换做锅碗瓢盆一类,只要老板收,啥都给,那时候的糖是真的甜到心里了。

如今,成都的街头巷尾找不到一家固定的店面购买,只能是偶尔听到记忆中的声音,循着声音找过去,现在的小孩子对这个没有一点兴趣,他们吃的糖比这甜多了,但是应该没有一种比这更让人怀念的。

网上有人说这种糖起源于香港,同样也有人传说是杜康与妻子创造出的它,直到,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叫李世鸿的人开始在成都制售叮叮糖。网上同样有售卖手工麦芽糖的,只是没了记忆中的味道,没了那些美好的回忆!

2.棒棒鸡

棒棒鸡是成都特有的一道凉菜,最早是在眉山市汉阳镇起源的,这道菜制作过程中会选择优质的汉阳鸡作为原材料,将汉阳鸡煮熟之后,再用木棒子将鸡肉捶打至松软之后吃,经过多年的发展,棒棒鸡已经成为成都的特色了,是成都一道地道的凉菜,味道比较丰富,鲜香麻辣酸爽等味道一应俱全,吃一口的你,绝对乐不思蜀!

3、廖排骨

廖排骨,是四川传统名小吃之一,全国著名的卤食品牌,现今已发展成以廖排骨与其他地方有着很大不同之处就是采用廖氏祖传卤味秘方卤制而成,其所制的排骨味道鲜美,色香俱全,骨肉分离,肉感极佳,将排骨的口感发挥到了极致。廖排骨具有地道的配方,味道十足,呈金黄色,肉质酥松,最受啃吃一族的欢迎,四川廖排骨五香卤猪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尤其是五香卤猪蹄中的蛋白质水解后,更是美味,让消费者无法阻挡。

4、白家肥肠粉

白家肥肠粉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境内白家镇的特产,也是成都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白家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以味美制胜的小吃。汤汁也是独特配方。将肥肠送入嘴中,香气和肥肠独特的味道瞬间在嘴里炸开,味觉瞬间被唤醒,感受这美妙的味道,吃完后,再把汤喝完,那感觉用成都话说就是“巴适得很”。

5、豆腐脑

豆腐脑一道名气大的汉族传统小吃,常与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据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爱咸食,而南方则偏爱甜味,亦有地区如四川等喜爱酸辣口味。比如有资格的乐山豆腐脑,和咸豆花不大一样,豆腐脑里面的豆花比较少,半透明的豆腐脑比较多,吃起来黏稠爽口,还可以加酥肉、牛肉这些臊子,一碗吃下去还是相当扎实,真是太满足了。

上面提到的这4种特色小吃都非常美味,假如你到了成都,千万别错过了,一定要去尝尝。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哦。

往期推荐01街边罕见小吃,10元一斤,老年人抢着买,路人:现在不多见了

02

“逐渐消失”的传统小吃,全吃过的暴露年龄,网友:几乎吃不到了

03

“已绝迹”的5款零食,只有60后才知道的美味,90后都认不出1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tq/95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