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双流党史年》为大家继续讲述《仁华彭特区党组织活动》的故事。 特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是特区党的组织和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一大法宝。 ~年,仁寿县大化乡人夏正寅在南江、安县、平武任县长期间,他的胞弟夏仲寅(夏育群、夏时硕)向他宣传马列主义和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嘱咐他走共产党指引的路,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从此,他的思想发生了飞跃,由原来崇拜历史上打富济贫的英雄好汉,转而崇拜为国为民出生入死的共产党人,他利用他的地位和声望,秘密接转中共中央给四川地下党的活动经费。还与沙汀、张秀熟等共产党人建立了亲密关系,帮助沙汀在安县建立了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年,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张秀熟在重庆被王陵基逮捕入狱后,年他专程前往狱中看望。年,沙汀同在白色恐怖下流亡上海的杨伯恺、任白戈筹办《辛垦书店》,向他募集股金,一开口,他就如数兑现。年,他回首官场经历,深感官场上政治腐败,尔虞我诈,营私舞弊的社会弊端,非久留之地,便退出官场,回到家乡,兴办实业。年,他同胞弟夏育群举家迁到苏码头定居。从此,共产党人与他的关系更加密切,省委、仁华彭特区党组织就把他的公馆作为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据点。他除继续接转中央汇款、长期资助地下党活动经费、无偿为地下党人提供食宿外,还在程子健调去上海后,主动承担赡养程子健父亲的义务,把儿子夏逊、女儿夏森交给共产党,送到延安去。 年春,苏码头茶商曾子钦,通过夏正寅与党的关系,介绍两名共产党人李剑青和林剑龙到杨家碾他的亲戚家(夏育群岳父家)隐蔽。李、林二人在这里办农民夜校,开展农运工作达8个月之久,把这一带“闹红了”。 年9月,中共彭仁华特支建立后,夏正寅向特支书记赵利群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赵利群在参加省委的一次接头会上,向刘克谐汇报了他的要求。刘说:“从现在革命斗争的需要考虑,劝他暂不入党,留在党外的作用更大些。”赵利群向他转达了省委的意思之后,他表示还要不断努力,为党多做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后,省工委、川康特委和仁华彭特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夏正寅德高望重的作用,团结苏码头一带进步人士,诸如杨俊生(御用旅长)、杨子清(苏秦乡长)、李镜周(校长)、曾子钦(茶商)、王成中(商人)、夏宗禹(学生)、江清源(进步人士)、罗德三(保长)、杨泽州(袍哥头头)等,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有社会青年、商店店员、家庭妇女、教师、学生、师爷、保长、乡长等各阶层人士参加的由50多人组成的业余剧团;兴办进步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成立壁报组织,介绍抗战形势;召开群众大会、“恳亲会”,报告抗战胜利消息,举行火炬游行,到处公演抗日剧目,使苏码头一带出现一派“苏区景象”,成为名符其实的红色乡村。同时,为解决地下党工作人员来特区活动的需要,党组织还通过夏正寅、夏育群的关系,在冯家院子的冯巨源、冯纪全两兄弟的家里,建立了秘密招待所。冯氏兄弟视地下党工作人员为“贵客”,无偿提供食宿、医药和安全可靠的工作条件。因此,国民党特务分子对夏正寅不怀好意,企图对他下毒手。曾有人在一封匿名信中指控以他为首搞共党活动,说他把秦皇寺一带变成了共产党的大本营。对此,成都稽查处的头子黄亚光便潜来苏码头查办。为保护党的忠诚朋友夏正寅的安全,党组织通过苏秦乡方面的袍哥头头杨泽州和进步人士江清源出面拿言语,说明匿名信的指控纯属诬告,因为苏码头仁、华两乡为争夺市场权益有矛盾,故借此诬告夏正寅。黄亚光是成都东门哥老会的头子,通过袍哥对袍哥,塞了一些“包袱”,招待了一顿“油大”,便就此了事。在成都“抢米事件”后,国民党特务又把夏正寅列入“黑名单”。川康特委领导人程子健得知此情报后,连夜由成都步行到苏码头,通知夏正寅转移隐蔽。 年夏,党组织拟在仁寿县农村实施武装工作计划,经费不足,特派党员夏逊去上海做父亲夏正寅的工作。夏逊要求卖掉田地,资助经费,一开口他就答应了,并说:“共产党胜利后,国家会富起来,个人的钱财何足留恋。”年5月,上海解放后,夏逊受党组织指示,函禀夏正寅返回家里,策动董宋珩(夏正寅的同乡好友)起义。他赓即回到家乡,在中共四川省临工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组部确认为“党的临时工作小组”)的领导下,通过他的关系,说服时住华阳县观音桥董家山宅休息的董宋珩回部率部起义。同年12月26日,董部正式起义。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