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双流·党史历程ShuangLiu

双流女校位于双流县城城西街水井坎。自开办以来女学生进校读书的目的是略识文字数字,做贤妻良母,因此学生年龄偏大,多数在15岁以上。年初,创立学校的女校长周子惠聘请家住双流的中共党员张万禄来女校任教导主任后,才使学生逐渐摆脱封建礼教束缚,闭塞而与外不闻的校风开始有了转变。

1

歌咏宣传增强抗日意识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为了激发学生抗日爱国热情,张万禄为学校订购了许多报章杂志,其中有不少我党创办发行的进步报刊,包括《大声周刊》《七月》等。通过报章、杂志和书籍传播革命思想,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家乡人民的热情,各种爱国抗日活动也在学校广泛开展。全校师生通过募捐资金、寒衣和写慰问信等方式,以实际行动慰劳前线将士,支援前线抗敌。学校还举办了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故事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和话剧演出等,表达出师生们高昂的爱国热情。

其中音乐教师张佐斌与其他教师合作,共同谱写了校歌。这首校歌为大家走出学校参加抗日宣传鼓动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学校还成立了“晨呼队”。全队有近百人,编成两个中队,每天早晨6点半,即在青年音乐教师程顺源的率领下,排着队伍,走出校门,穿街过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保卫黄河》《抗日军歌》等歌曲。

每逢“七七”“九一八”,学校还会利用赶集的日子,组织学生走上街头,给群众表演抗日救亡歌舞、短剧等。

2

屡受打击留下一段传奇

对于双流女校师生开展各项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国民党双流地方当局色厉内荏,他们不顾时局的发展,对进步师生的打击变本加厉。

革命思想在女校的传播,使一批青年教师爱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年暑假期间,国民党双流县党部别有用心地抛出“快邮代电”印刷品,满城传播,诬陷张万禄与女教师骆菊芳借工作之名谈恋爱,企图从名誉上诋毁和丑化进步教师。骆菊芳当时辅导女校音乐教育,在当时的封建环境下,这些传闻经“快邮代电”的渲染,对骆菊芳造成了很大打击,她病倒了。病愈后的骆菊芳病愈后她发奋温习功课,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忿然离开双流;张万禄也主动离开女校,回到四川大学。二人走后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

张万禄离开双流女校时,曾经介绍女教师程顺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支部,由程顺源主持工作。后来省师毕业的黄显斌接替张万禄担任女校教导主任。黄显斌为人朴实,教学有方,经常在校内组织作文展览、书法展览、工艺展览活动。这段时间张万禄虽然离校,但成都距双流较近,常利用回家的机会来双流女校进行辅导。不久他听说国民党县党部和二十四军驻双流长官经常叫黄显斌去谈话。在双重压力下,黄显斌终于不辞而别离开了学校。

年暑期,国民党双流县当局以“异党份子”的莫须有罪名,通过特务组织把女校校长周子惠的儿子贾应荣逮捕,同年下学期双流又实行政教合一,规定双流各乡镇只能办一所中心小学校,其余都叫做国民学校,双流女校也由此撤销。校长周子惠调永福乡中心小学后积郁成疾,这位民国以来双流教育界的第一位女校长最终离开了教育系统,但双流女校却在双流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记者:梁娟

编辑:刘婷吴均

审核:刘云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tq/87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