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上周末“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重庆专场)路演活动开幕吸引了川渝两地60余个项目组、人参赛项目囊括生物医药、人工AI电子信息等多个类别活动现场

大赛为期一年,将会有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落地转化3个准独角兽明星项目。项目签约落地后,符合条件的项目(团队)可直接进入“蓉漂计划”终评环节,经评审可获得最高团队0万元、个人万元的资助经费。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确立的国家战略是成渝地区面向未来最重大的时代机遇

面对新形势,双流区始终坚持科技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积极打造产业功能区,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保护知识产权发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双创”答卷。

年,全区有10项协同创新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先导药物成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芯谷获批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电子科大科技园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双流区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升至33位。

产业集聚撬动新动能激发新活力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永安湖畔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们正在进行新药研发,这一直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战略之一。

从年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到年1月,成都先导正式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年4月,成都先导在科创板上市,实现西南地区科创板上市交易“零的突破”。成都先导创始人兼董事长李进认为,不断的创新研发是企业用之不竭的前进动力。

据介绍,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成都先导已获得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24项。

以建设重大新药创制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为契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从靶点筛选、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到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再到临床试验、中试放大,在创新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服务平台。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大批生物医药产业落户于此。今年8月,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总投资约亿元的23个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均为聚焦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链、创新链及产业社区建设的高能级重大项目,将为生物城加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能。

生物医药产业只是双流科技创新澎湃动力的一个缩影。聚集高新产业,则是双流围绕创新培育内生动力抢先开辟的一条新路。成都芯谷正在规划打造国内集成电路的创新增长极,以中电光谷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和全生命周期综合运营服务为依托,连接中国电子工业互联网和网络安全信息化等技术平台,形成了基于智能控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的生态体系。

创新加持,双流不断做强增长极,产业优势和重点领域布局其中,正为城市的发展孕育着源源动力。

保护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创新潜力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区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从一家小公司到行业领军者,千嘉科技的成长离不开对自主创新的坚持。

“通过把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实现新突破。”千嘉科技负责人表示,公司建有国家级“城市公用事业智能化高精传感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拥有超过项自主知识产权,主持或参与了14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通过不断研发,千嘉科技、华体照明等一批企业以高质量专利产品赢得市场,知识产权成为新经济形态下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切实发挥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才能激励企业创造出真正有价值、有市场的高质量专利。我区先后出台《双流区支持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双流区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成都市双流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对企业在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申请(注册)、运用、保护等环节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年区财政共拨付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万元。同时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知识产权项目,年全区企业共获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万元、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万元。在帮助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融资方面,年全区专利质押融资额万元、商标质押融资额达万元。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直播活动

而企业之所以能够从知识产权中获得经济效益,核心在于知识产权制度能提供从司法、执法再到行政一系列的刚性保护措施。我区成立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全区各镇街、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建立了13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点。

我区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春雷”行动暨知识产权执法行动,今年一季度已查处各类知识产权违法案件35件,罚没31.2万元,没收物品货值总额69.35万元。与此同时,为抓好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我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为全区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提供知识产权评议服务,促成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与“银河·”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动园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同时推广“知识产权管家”服务。在电子科大产业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

截至年底,全区已拥有有效专利件,对于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校企地合作培育双创生态沃土近日,记者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科技园内,湖畔的孵化园里,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正在逐渐成形、成长、成熟起来。“

电子科大科技园相关负责人:“电子科大产业园自落户双流,便与双流一起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模式,打造政、产、学、研、金一体化的产业运营平台,使这里成为双流‘双创’事业发展的乐土、沃野。”

经过多年发展,电子科大科技园8.6万㎡建成区已全部投用,已聚集集成电路、通信与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企业家,其中56家企业已实现成果转化,18家高校成果直接转化企业,13家企业实现成功上市,四期项目6.3万㎡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双流坚持以“高校+产业园资本+职业经理人”的运营模式,联建了电子科大、成信大等3个校地企合作科技园,并围绕产业细分领域,通过政府搭台,联动校友会、行业联盟、投融资机构实施项目、人才等全链条精准招商,助力科技园招引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推进校地企融合发展中,双流还以校企地协作协同创新为关键,坚持创新平台赋能、强化科研成果转化。6月9日,成都电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5G实验室,成都芯谷5G应用创新实验室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揭牌,这也标志着西部首个“校企地”5G实验室落地双流。该校企地5G实验室为成都电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5G实验室和成都芯谷5G应用创新实验室联合打造,将进一步推进“产教研”相结合,为各类行业、企业提供5G测试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成都乃至全国提供5G孵化和测试能力。

据了解,双流与驻区高校合作共建了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平台、西南集成电路开放测验实验室等核芯空间,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有2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助推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近三年平均增速达到14.6%。发布城市机会清单科研成果信息条,推动中建材等46家企业与27所高校院所开展个项目合作。共建川大西航港实验小学、川大空港幼儿园、成信大实验学校常乐校区、成信大实验学校红樱校区,实现校医院投入运营,并以高校大学生为消费主体,全力营造多元立体的创意文艺空间。

“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阳光雨露”,为实现全域创新,双流今年启动了万㎡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至年底,成都芯谷研创城50.5万㎡、天府国际生物城51万㎡孵化载体将建成投运,为校地企融合发展夯实载体基础。

下一步

双流将这样做

?按照产业细分领域方向和产才融合导向,精准匹配创新资源要素,引进培育一批补链强链创新企业

?与重点企业共建一批公共技术交流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量身定制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释放政府资源,帮助企业获取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应用场景

?高起点建设芯谷研创城等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引领打造显示度高、创新力强的产业功能区。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以创新为引领

在航空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

实现“双流领跑”

汇聚起推动双流高质量建设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磅礴力量

记者:马耘耘

编辑:刘婷刘倜李宣都(实习)

审核:孙健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tq/72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