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茅草房到小青瓦

从单元楼到小高层

小洋楼、别墅区……

光阴流转70年

住房的变迁史

是几代人的生活写照

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双流百姓实现了“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矮换高、以危换安”的安居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也从未止步。

看,这些就是双流的漂亮家!

像“水屋”

黄龙溪镇川江村

哇!

是不是很“马尔代夫”,

这只是双流幸福美丽新村的一个小剪影!

像“别墅”

黄甲八角水寨

像“立体交通房”

紧邻地铁车站,设施管理智能

让你流连忘返的何止这些

一波美图正在向你奔来

像“艺术小镇”

彭镇柑梓苑幸福美丽新村黄水杨公幸福美丽新村永安双坝新村金桥鲢鱼新村

粉粉的房子格外咋眼~

到处都是生活美学

处处都是天府文化特色

满眼都是风景线

想要了解双流人的“安居梦”吗?

跟着双双一起走进双流人家里

“建国70年了,我从乡下搬到了城市,住过土房、砖房、高层楼房,房子面积越来越大,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谈起双流70年来的住房变迁,现居东升街道城塔社区的七旬老人洪玉琼打开了话匣子。

从土房到跃层式小区

七旬老人数次搬迁

洪婆婆回忆到,她记忆中最早居住的老屋面积不大,一大家人挤在一起,“一人一间”简直就是奢望,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厕所和猪圈混在一起。“那个时候,吃水要压水,做饭要抱柴火、挎煤,大家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不高,能够遮风挡雨就很好了。”洪婆婆说,住了几十年,他们全家老小最怕刮风下雨,只要听到雨声就睡不着觉,遇到大雨经常起来“抢险”。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家中的锅碗瓢盆齐上阵,整晚只能听着“叮叮当当”的交响曲勉强入睡。两年前,洪婆婆搬进了电梯跃层式小区,免去了爬楼的劳累。花园式小区环境优美,房子装修精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白天黑夜空调WiFi”,家中还多了许多智能家居,洪婆婆感慨道:“以前,这些东西想都不敢想,如今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洪玉琼的搬迁史

也是双流住房建设发展的见证

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

住房质量大幅度提升

上世纪50、60年代,双流农村条件较差,大部分人居住的是草房、土房。城市里的许多人还住在瓦片平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厕所也很少见。

年,双流县城的建筑,则多以木结构,部分砖木结构为主,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人民对于居住的要求仅限于居住的基本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年,双流房地产市场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一步,这标志着双流进入商品房时代。

90年代,一栋栋小高层建筑遍地开花,商品房的出现,也成功改善了居住条件,人们的居住空间得到细分,卧室开始更强调私密性,独立门厅、客厅的出现改变了进门就见床的尴尬格局,大家将在电视、酒店、宾馆中看到的装饰样板融入到自己家中,开始打造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进入21世纪后,高层住宅、花园洋房、独栋别墅...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双流人民的居住条件更上了一个台阶,房屋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购物出行便捷;配套完善,新房舒适又舒心。

双流区不断完善全区住房保障体系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和安置小区建设

让双流百姓实现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良居”转变

持续夯实配套保障

“住有宜居”百姓幸福

1

永安镇村民罗明海便是受益者之一,他指着自家的新房说:“看,这是我们一家3口的新家,主房70平方米、附房25平方米,水、电、气、光纤都通,自己只花了1.12万元,其余的4.7万元都是政府出的。”

自年7月双流启动了第一批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年启动了第二批次的规划建设工作。今年,双流区继续实施年启动建设的3个幸福美丽新村,即黄水杨公二期、永安双坝二期和金桥镇金河村幸福美丽新村项目,惠及群众人。

1

新村内绿化景观、电、自来水等配套一应俱全,今后还将配套养老机构、医疗配套、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将来还要打造群宴点和公共厕所等并利用房前屋后空余用地、池塘,打造“微菜园”重塑原乡生活场景配套样样齐全简直羡煞旁人。伴随着这些幸福美丽新村的陆续建成投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4月,金湾美湖二期安置小区套房源公开摇号分房,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居引人艳羡。仅去年一年,我区便建成安置小区万平方米、安置人,新分配公租房套。今年,双流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建成尚善居等10个安置小区,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新居、住新房,开启品质生活。

住房是新型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支撑

是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重要民生保障

更是建筑技术以及相关产业

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70年来,双流百姓的住房条件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上好房子,也要过上好日子。”双流通过新村综合体建设,已建聚居点环境整治、林盘院落的改造升级、农业景观化的打造等多措施整体推进;也将串联形成“聚落为景点、新村为景区”的乡村新景象,实现传统乡村向特色旅游乡村的转变,做到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真正提升百姓居住质量,实现“住有良居”。

别羡慕了哈哈哈

直接来双流

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是你的期待么

我们留言区见

记者杨晓娇王鸿明

编辑魏舒婷

审核刘云涌

来源空港融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tq/69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