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成都市年8月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推介 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在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中心举办 推介会上,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等4个新经济产业功能区集体亮相、“同台竞技”,全市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收获颇丰——27个项目集中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约.13亿元。 63亿元! 3个新经济项目与我区签约 !!! 其中,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在现场做了专题推介,3个新经济项目与我区签约,协议计划投资额约63亿元。活动现场,相关代表围绕新经济活力区等产业功能区做了全面推介,新经济企业、从业者、投资机构等万人次通过直播间在线观看此次活动。 看好双流新经济产业生态 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63亿元 单个项目最高30亿元 据了解,26日与我区签约的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63亿元,单个项目投资额最高达30亿元。 签约项目涉及领域包括 供应链金融 电子信息 现代服务业 等新经济行业形态 咳咳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 投资30亿元 建设海吉星国际食材体验中心来了 主打绿色经济的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此次其旗下率先创导绿色交易的海吉星品牌,将在我区投资30亿元,建设海吉星国际食材体验中心。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疫情催化了供应链金融、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加速发展,我们将抓住这波产业转型的红利,结合空港双流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新经济产业生态优势,集成集团在工程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综合环保等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共同打造农产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之作。” 据悉,该项目面积约亩,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集配中心、城市中央厨房、冷链仓储物流中心、进口食品博览中心、特色食材展销中心及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电子商务新经济!就选双流了!同样看好我区新经济产业生态的还有佰所仟讯(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公司投资总监汪海洋告诉记者:“双流区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环境优越、头部企业聚集度较高,这里还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稳定的人才流动性很适宜新经济产业培育和发展,这也是我们选择落户双流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该公司将在我区投资建设普惠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高端工业商品交易中心、贸易合同登记和资金清算中心、高附加值工业品货物交割中心以及全国总部结算中心。 届时,将为高附加值产业企业提供B2B全面解决方案,促进我区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产业生态强势发展。 助力高品质科创空间 和产业功能区建设腾飞 此次,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18亿元,在我区建设5G相关光模块、G和G高速光模块生产线。 该公司董事长高光荣表示,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宽带、电信通讯、数据中心、云计算、智能电网、安防监控、Fttx等领域。“双流已经建设有成都芯谷等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我相信我们的落地将助力双流等地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产业功能区建设腾飞,持续助推区域科技创新,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以新经济为主动能的新优势 “成都芯谷”致力于成为成都新经济发展之“芯”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 成都将构建以新经济为主动能的新优势 作为成都在经济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产业功能区将担负重任。当天的活动中,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青羊总部经济区、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依次亮相,专题推介成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其中,坐落白河湿地公园区域的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定位为“智能新经济生态城”,其以检验检测、数字通信、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产业方向颇受业界青睐。 在当天的推介现场,见证3个新经济项目签约的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谢红英倍感欣慰,她说,我区正在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双流未来的宏伟目标无疑将为新经济在双流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插上腾飞的“翅膀”。 谢红英表示,此次推介我区与3个项目成功签约,可谓首战告捷,今后我区将坚持以“城景营城,产品赋能”为主线,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新场景、创造新产品、聚集新要素、营造新生态,促进双流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打造成都新经济发展新高地。 同样开心的大有人在,区发改局副局长、成都芯谷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詹倩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当天的专题推介正是她代表双流、上台为成都芯谷代言的。 詹倩告诉记者,在全市“聚焦新经济生态构建,全面开展项目招引攻坚”的背景下,我区凭借机场空港等区位优势,在项目招引方面成效显著。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暴发的不利局面下, 双流新经济发展逆势前进, 一批总部经济、头部企业平台力量 与城市整体力量深度融合。” 詹倩表示,截至目前,成都芯谷研创城实际注册企业58家,已入驻头部企业20余家。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后端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等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环节。 重点包括:华大九天、中电九天、澜至电子、成都华微、华大半导体、中电数据、中电彩虹等,以及中科院微电子所西南研究院和中发集团等头部企业。 在詹倩看来,当下,成都继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新经济总量指数、活力指数、竞争力以及新职业人群数量等排名全国前列,领跑新一线城市。未来,成都芯谷将继续围绕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以及重点头部企业、关联配套企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加快产业聚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产业生态。 对此,谢红英表示,下一步,我区将借力成都正着手深化的“供场景、给机会”行动,把握我市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面向社会持续发布空港双流的新场景、新产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新经济企业释放源自我区高质量建设的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更多的城市发展机会;同时,支持新经济企业赋能传统产业,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供应链+、新能源+新经济产业发展,打造属于双流的多条新经济“优势赛道”。 展望未来,谢红英、詹倩等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建设产业功能区、发展新经济,既是时代使命,也有现实基础,更能带动城市转型、重塑经济地理。“我们要把握双流机场的战略资源优势,以塑造‘人港城产’高度融合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为引领,推动空港双流深度转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砥砺前行,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记者:许继刚 编辑:李斯敏 审核:孙健涵余淼 监制:叶真 来源:空港融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tq/67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