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打更是中国古代夜间的一种报时制度,兼具提醒居民防火防盗,以及协助救火和捉贼等作用,以此为业的人士称为更夫(或称更练和打更匠等),这种行业习俗随着城市的现代化以及钟表的普及而逐渐消失,目前中国大陆四川黄龙溪和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些地区依然保留着打更的习俗,而位于澳门的沙梨头更馆博物馆是省港澳地区硕果仅存的更馆建筑。

打更对现代来说,绝大多数只在电视里里看到过。没有真正见过打更人,打更制度的由来是由于古时候,平民百姓家里没有精确的计时仪器,为了在晚上掌握时间,因此出现了打更制度,负责报时的更夫根据官府标准的刻漏时间以击打更鼓或其他器具的方式宣告时间。

打更的工作可分为日更与夜更,更夫在日间也需要处理一些和居民有关的事务,如巡逻、维持治安、通报等。夜更的工作则须要巡更、通宵熬夜,守着滴漏或燃香用来计算和掌握时间等,更夫在晚上巡更时会在沿途敲打报更工具如用竹筒制成的梆子、锣梆、木更、铜锣、木鼓等,走街串巷地报知时间。从晚上七点开始一夜分五更,每隔两个小时报一次更,直至凌晨三点。除了喊出更次,更夫还会叫警告语,提醒居民防火防盗,注意安全。另外,一些地区的更夫没有固定工钱,而是由商铺和居民出资雇用。

广州的更夫

古时候的夜晚分为五个时段,谓五更,又称五鼓,成语“三更半夜”便是由此而来。以下为常见的打更时间、警告语和打更声:

打更时间分别是:戌时一更(19:00-21:00)、亥时二更(21:00-23:00)、子时三更(23:00-01:00)、丑时四更(01:00-03:00)、寅时五更(03:00-05:00)

对应的警告声分别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关门关窗,防盗防贼;平安无事;天寒地冻;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打更声分别对应:一更: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咚!——咚!二更:打一下又一下,连打两次:咚!咚!。咚!咚!三更:一慢两快:咚!——咚!咚!连打3次。四更:一慢三快:咚——咚!咚!咚!连打4次。五更:一慢四快:咚——咚!咚!咚!咚!连打5次。

各地的打更文化

澳门

由于澳门是沿海城市,当海水涨潮时,更夫便要通知居民,以便他们做好准备以及到安全地方暂避。根据昔日的《更练服务组织条例》,更夫必须是深获居民信任和富有德望的人,且须要遵守不得擅离职守、不收贿赂、保持仪容整洁、每月须定期巡逻及佩戴由澳门治安警察厅(现为澳门治安警察局)发出的更夫识别证等规定。

香港

香港警队在十九世纪中成立,由于当时警队人数不足,且主力维持外籍人士居住的地方的治安,当地华商便集资组建更练团,自行维护华人社区的治安,后来港英政府在最多华人居住的地区上环、中环、下环和西环设置“四环更馆”,又训练华人更练。更练团并不属于警队,而是由“华民政务司”管理,但亦会执行类似警员的工作如捉贼等,商民用户则每月支持三元作为保安费和管理费。年代开始,警队的人手增加,“四环更馆”结束,年,香港政府取消了更练条例,更练一职被保安员和护卫员等新兴行业取代。

更夫的报章内容

四川

在古时候的四川成都,当地更夫在日间负责鸣锣传达官府的通知、当地乡长和镇长临时决定的政务,如交税、捐纳、征收壮丁款的期限或召集百姓开会的时间地点等,是古成都的一种信息专递方式。至今在双流县黄龙溪等地还保留着在古镇晚上打更的习俗。

江西

江西省婺源县有一位“最后的打更人”余加久。年近80岁的他打更已有30多年。他头戴照明电灯、斜跨木更、手提铜锣及锣锤,从村口准时出发,沿着熟悉的打更路线,一趟走下来需要1小时30分钟。

随着余加久老人年龄增大,接班人也成为问题。目前,婺源县相关部门正在为其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坑村有村民多户,据村书记介绍,早在多年前,理坑村就形成了一夜三更的打更习俗,晚上9时为一更,24时为二更、凌晨3时为三更。腊月初一之后的连续三个月里,无论刮风下雨,打更人每天都会准时出更。

余加久17岁就跟着父亲学习打更,打更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村书记说:“打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保护好古习俗对传承古徽州文化有很大的意义,这也是一种乡愁。”也有村民表示:“我从小就是听着打更声入睡,有几天,余加久老人身体不适生病住院,无法打更。没听到村里响习惯的打更声,人都感觉很不舒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余加久做为村里唯一的打更人,打更30多年了,村民都习惯听着他的打更声进入梦乡,这是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之处。

沙梨头更馆

因为打更的需要,余加久老人采用最老最硬的槿木制的木鼓已用坏了两个,至于铜锣,已忘了用过多少面了。他告诉记者,有时遇上可疑之人,他会特意把锣重击两下,让有盗心的人胆怯,让众邻有备提防。他也知道打更辛苦、累人、工资不高,但打更已成了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逐渐消失了。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坚持打更?余加久心里清楚,每到了这个时候,晚上要是不出去走一走、打一打更心里总是不舒服。余加久还说,每次打完更收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担忧,不知道哪天打不动了有谁还会来接班。

这几年当地也在准备对余加久老人打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将这一古老的传统传承下去。村书记表示:“人们一直在影视剧中才可以看到打更的情景。当一些游客得知村里有打更人,更得知村里流传了多年时,非常兴奋。好多游客纷纷到村里要亲自观看余加久老人现场打更,目睹婺源最后一个打更人的真容。”

单选

打更是否应该传承?

现代钟表普及,不需要打更了这是传统习俗更是文化,应该传承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tq/120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