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7805810.html 今日早上10点,成都市气象台对年08月11日13时40分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进行第7次确认,全省11市启动市级抗旱应急响应。 持续高温,酷暑难耐。今年夏季,注定会成为成都人难忘的一段记忆。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年,看看那时的成都遭遇了怎样的旱情,那时的成都人民关于旱情有了什么应对措施? 年,天府之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旱灾。在春夏两季,降雨极少,气温偏高的情况下,部分塘堰干涸,几条江河几乎断流,禾苗枯萎,土地干裂。 ▲干裂的土地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场罕见的干旱给全市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成都市志·水利志》记载,年,全市水稻栽插面积万亩,其中迟栽面积7.3万亩。夏旱受旱面积72.5万亩,全市有14.79万人饮用水出现困难。 ▲《成都市志·水利志》 这场干旱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旱情来势凶猛 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当年5月份气温较历年同期高3℃~4.6℃,日照比历年多20~30小时。 入伏后,持续高温,连晴酷暑,空气湿度下降,5月16日至31日蒸发量达~毫米。土壤含水量降低,泡田用水及渗灌用水较历年增加30%~50%。 2.笼罩范围较广 这场干旱,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市19个区(市)县无一幸免:蒲江县,从4月28日至5月25日,降水量仅16.7毫米,为历年同期71.5毫米的23.3%;金堂县,从4月25日至5月21日的26天中,全县有19个乡(镇)滴雨未下,5月下旬降水量仅13.8毫米,为历年同期48.2毫米的28.6%。 3.工程水源较少 严重的干旱,一方面使泡田需水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又使各类引水工程可供水源大幅度减少。从江河引水的渠堰工程,除都江堰水源较好外,其他都受到严重影响。 邛崃市的南河,大邑县的江、斜江相继出现断流,河上的中小型渠堰灌区水源受到很大影响。 4.持续时间较长 据成都气象站实测资料,年12月至年2月总降水量为23.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出现冬干。入春以后,降水量继续偏少,5月份全月降水量只有21.5毫米,为历年同期平均值97.5毫米的22.1%,是成都气象站年建站以来实测最低值,而5月下旬水稻栽插期降水量只有3毫米。 入伏后,降水量依然偏少,几乎全部区(市)、县7月20日至8月10日降水量都比历年平均水平少一半左右。金堂县30天滴雨未下,青白江区50天内降水量不足50毫米。 这场特大干旱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成都人民引以为训,认真反思, 做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变自然来水运行模式为人工调节径流运行模式 成都市农田灌溉系统工程以引水工程为主体,在.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各类引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为.08万亩,占87%。按水量平衡计算结果,成都市总水量富足有余,弃水主要产生在夏秋两季,而时段平衡则缺水,缺水主要产生在大春栽插的5至6月。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修建龙头水库,变自然来水运行模式为人工调节径流模式。 首先要加速紫坪铺水库的兴建,继而要研究修建玉溪河上的金鸡峡水库,进而再考虑江上游的天车坡水库,南河上游的夹关水库,湔江上游的关口水库修建问题。 2.切实解决工程老化、效益衰减问题 我市各类水利设施已运行较长时间,少则一二十年,多则上百年,许多工程限于修建时的历史条件,因陋就简,配套不全,工程老化、效益衰减问题较为突出。 例如,双流县投资万元,用了4年时间,对五大电灌站进行技术改造,使提水量增加22%,耗电量减少10%,牧马山丘陵区1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保护得以大大提高。 成都对部分工程进行整治,更新设备,以解决效益衰减问题。 3.保护水源,发展节水型灌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源涵养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必须高度重视。要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建立江河上游水源涵养保护区,强化水土保持,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使水资源永续利用,以造福子孙后代。 此后成都发展节水型灌溉,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喷灌、雾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年间,成都共发生28次干旱灾害,与—年间平均每年发生1.95次的频率保持一致。 灾害虽有,但都能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成都人民一一化解,我们坚信年的夏天也一定会平安过去。 最近,持续高温天气使得四川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到五成,直接导致四川省水电发电能力不断降低。 高温天气预计还将持续一周左右,四川省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成都地铁、公交车站广告灯箱纷纷熄灯; ▲成都地铁节电图片来源:成都地铁 ▲物业节电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景观照明、灯光秀、形象展示及非安全照明设施全部关闭; 企业纷纷让电于民…… 这个夏天的每一度电都来之不易,小编在此呼吁大家节约用电,共渡难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qh/133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