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双流区告别千年县志史、撤县建区后的第一个五年,具有划时代意义。“十三五”时期也是双流决胜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阶段。 五年来 双流区坚持用新发展理念 全方位提升经济发展方式 改变工作范式、工作标准、工作作风 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城市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干部干事创业呈现新风貌 1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年,“十三五”时期的起步元年,双流区与成都高新区签订协议,选址永安镇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年7月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是其中一个。在顶层设计助推下,年轻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展现出勃勃生机。 ▲图据天府国际生物城 历经4年多发展,如今,9km2起步区内,已开发城市面积达5.5km2,一栋栋哈佛红妆点的研发大楼鳞次栉比,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加速器建成投用,入驻的生物医药企业用创新抒写了生物城全新的今天。回望“十三五”时期,双流产业经济和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区域,天府国际生物城应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 ▲图据瞿锋 12月5日,首家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加速器的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作为神经介入产品开拓者,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研发、制造、销售血管内介入耗材神经导丝、球囊等高技术含量的医用耗材为主导,旨在为临床提供专业的介入治疗解决方案,有望为国内介入式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生物城优质的营商环境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加速器这一‘设定’,能帮助企业减少前期投入成本,让我们专注自身产业创新,持续研发新产品。”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公司总经理黄奉康他表示,公司所涉及的产品,目前均为欧美公司在国际市场占据主流。他们要做的就是对标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公司将抓紧进行注册力争两年内拿到首批产品许可证同其他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同台竞争同时,将继续申报其他各类产品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 让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公司感到欣喜的生物城加速器项目,是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发展总体要求规划建设的,占地亩,位于生物城中路北侧,东侧紧邻成都天府生物产业孵化园,主要应用于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行业,并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和品种工艺需求,划分了生产区、仓储区、生活配套区、动力辅助区四个部分。 “加速器项目有利于生物城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快速落地转化,在降低企业产业化成本、缩短投资周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结合成都天府生物产业孵化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中试、生产等全链条产业加速服务。”生物城公司招商运营部招商管理余沐雨据介绍,目前,生物城加速器建成投用部分为一期,签约企业已逾15家。加速器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将在一期基础上拓展应用于生物制药类企业,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载体,预计年年底投入使用。 ShengWuCheng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的高地,截至目前,生物城累计签约项目个,协议总投资超过亿元,含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21个,承担了国家首个“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聚集了国药蓉生、绿叶、苑东药业、先导、赛默飞等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与生物城相隔不远的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内,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智能化车间内,机械手臂正在有序地忙碌着,一张张薄如蝉翼的液晶面板飞速下线。 自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提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以来,成都中电熊猫始终牢记殷切勉励,深入推动质量、动力、效率三大变革。特别是今年以来,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和我区一道,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了建厂以来最好的生产销售水平。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和人力资源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二月份的产量仅达到了三分之二。”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家顺▲图据焦阳 面对企业的困局,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人流物流堵点、降低经营成本、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企业生产运营逐步向好,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还创造了建厂以来最好的生产销售水平,于9月开始实现经营性盈利,1—11月实现销售收入78.7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家顺这些令人欣喜的成绩背后,是双流区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消费动力持续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ShuJu一组数据预计年我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75.8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23.6亿元。 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1.8万元,高于全市水平1.3万元,迈入高收入水平阶段;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7万元/人,较“十二五”末增长23.2%。 三产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3:58.8:38.9优化至“十三五”末的2:34:64。 年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预计达88.16%,较“十二五”末提高13.66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数量达到万,较“十二五”末翻一番。 “十三五”期间,双流区累计引进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现总投资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年均增速达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8%,“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8.7%。 2工作效能持续提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开创一切工作的前提。思想意识的革新必将带动工作效能的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源。 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是市委深度把握全球航空经济发展规律、着眼打造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和泛欧亚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双流借势重塑发展荣光和辉煌、整体拉抬在区域战略全局中位势能级的重大机遇。 6月份,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机遇,进一步深化对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战略认识,力求以更高站位对表对标,以更宽广视野登高望远,以更开放胸襟躬耕笃行,区委决定,围绕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改工作范式、改工作标准、改工作作风”,通过“深入学、专家讲、干部议、市民谈”等形式,在全区各单位、各系统、各领域,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厘清明晰阶段特征、目标任务和路径选择,努力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局面,加速谱写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新篇章。 ShuJu一组数据全区共组织开展互动讨论场,区管干部总计提出条意见建议,已分类形成3张工作清单,明确牵头办理单位;70个单位的干部职工提出意见建议条,经甄别筛选后纳入台账管理条。 在电视、《空港双流》、双流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