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秋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440876.html

一匹“双流造”蜀锦,历经辗转,在千年前踏上丝绸之路,最终作为陪葬品被埋藏在古道旁;坐看斗转星移,历经沧海桑田,千年之后,这匹蜀锦作为重要文物重现世间。

千年前为其终点,千年后为其起点。

这匹古丝绸之路上的蜀锦作为权威的“见证者”,还将目睹“一带一路”上清晰可见、活跃非凡的双流身影。

╱历史的剪影一匹“双流蜀锦”的旅程╱

“叮铃铃,叮铃铃……”公元八世纪初的某一年,一支商队从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平凉、兰州、张掖、嘉峪关,终于西出玉门。

▲图片来源:央视网

方圆百里草木荒芜,裸石戈壁一望无际,一队车马风尘仆仆……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商队还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行进,经若羌(鄯善)、且末、尼雅(精绝)至莎车、葱岭等地。

这条道路在西汉时期便已开拓,因运送物品大多是中国丝绸,所以后来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为古时候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上少不了“天下母锦”蜀锦的身影,而在铺满丝路的一匹匹蜀锦中,也从未缺少“双流造”蜀锦。

现存于新疆博物馆内的“联珠龙纹绫”,于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中出土,文物附带铭文“景云元年双流县折紬绫”,是我国出土的丝织物中唯一记载产地的绝世珍品,足以证明双流曾在“丝绸之路”的外交舞台上展现过自己的魅力。

据介绍,纳绢为汉唐时期的一种赋税制度,成年男子需进贡给宫廷一定的绢帛。

这件细绫应该是双流人士进贡给宫廷,后被拨付到新疆的交易物资,产地就在“双流县”。

史料记载,双流原名“广都”,隋炀帝时期因避讳改为“双流”。“联珠龙纹绫”进贡时间为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年),所以铭文上的“双流县”应在如今的双流辖区。

╱蜀锦为媒双流与世界握手╱

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经双流还有一条向南直抵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是茶叶和丝绸,而作为蚕丛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双流在蜀锦丝绸产品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远古时期,蚕丛部落从岷江上游逐水而下,在四川盆地腹地牧马山找到了繁衍之所,并在此栽桑养蚕,揭开了天府之国的首个篇章。

蜀地蚕桑业的繁荣与诸葛亮的推动发扬密不可分。

为巩固三分天下的局势,诸葛亮把发展农业和蚕桑生产放在首位,他带头在自己的15顷薄田上种桑株,大力推动发展蜀国丝绸贸易。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住在成都城南葛陌村,在今双流境内,所以当时双流的蚕桑业也很发达。”四川省织锦工艺大师胡光俊认为,“联珠龙纹绫”的出土便是古时双流蚕桑业和丝纺业兴盛繁荣的有力证据。

在南北丝绸之路已出土的大量汉唐织物中,蜀锦作为“天下母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历朝历代官方对外交流和民间商贸活动的重要媒介。

▲首部成都本土原创大型音乐剧《丝路恋歌》,正是以“南方丝绸之路”为背景。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学术界公认,从汉代发展到唐宋时期,蜀锦的影响力达到顶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蜀锦是成都的名片,也是双流的名片,“双流造”蜀锦彰显出其在历史上的开放姿态。

如今,马帮和驼队的铃声日渐稀落,但灿烂的文化却在这条古道上经久不衰,也为双流带来了历史机遇。

编辑:東家-顾琳娜、方宇审核:向明、刘先军来源:空港融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dt/64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