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双流区妇女联合会文创产品研发。

本次双流区妇联文创产品研发旨在充分挖掘双流本地特色文化元素,以弘扬双流优秀文化为宗旨,将IP形象、城市文化与品牌运营相结合进行文化创新创意设计,文化助力双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双流妇联与浓园长期保持良好互动与合作,在本次文创产品的开发中进行多次密切的交流与沟通,在妇联的指导和引领下,以双流文化IP重点——蚕丛文化、黄龙溪古镇、黄甲麻羊、双流机场和空港双流,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到现代工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双面的摆件展示双流从古至今的深厚底蕴、多面风貌,在图案元素、配色、工艺等方面着重体现双流的传承和创新。

1、文化元素:正面采用黄龙溪文化元素,背面采用蚕丛文化元素,周围用蚕丛文化和双流、巴蜀等古文字元素点缀,以现代空港双流元素为基座,整体展现出双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现代散发独特光芒,多面的双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圆形:一是结合了道家的阴阳调和、万物归一的理念,二是为了体现包容万物的特质,也体现出了万物轮回,生生不息的特点。

3、定色基调:定色为金色,金色象征---高贵、光荣、华贵、辉煌。定色为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朱雀代表颜色是红色。红色也代表吉祥的意义。

4、制作工艺:制作采用金箔工艺,与颜色基调吻合。

5、产品规格:外圆:长宽约15x15cm外框:长宽约21x23cm

黄龙溪

《华阳国志》载录了此地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大自然奇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黄龙见(现)武阳赤水九日”。赤水河,就是今天与府河交汇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节,由于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龙泉山,流下来的多为山涧溪水,水中裹挟着大量泥沙,水色赤黄;而来自府河的锦江水,源于岷江,清澈透明。当两条江水在今黄龙溪会合时,清、浊二水,泾渭分明。山水借着俯冲之势窜入府河,呈暗流涌动之景象,远看似是一条巨龙潜江泅渡,当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绘为“黄龙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话传说的作用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把这引来“黄龙”现身的宝地,称之为黄龙溪。

设计理念

1、图案:

一是黄龙溪的核心景区是以古镇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区,它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Logo设计从古镇总体布局上着手,勾出一水带一镇,两岸“十古”,再引出古建筑的形,画出象形文字的韵,与背面的蚕丛文化一脉相承、又相得益彰。

二是结合双流妇联的女性的刚柔形象,呈现出女性如水般亦刚亦柔的特质。

蚕丛文化灵感典故

据有关专家分析,古蜀蚕丛王从叠溪到了古双流牧马山之后,古蜀先民们经历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原先他们在岷山靠的是狩猎、放牧和采摘野果生活,住的是石室。到了牧马山后,虽然山上可以狩猎放牧,也可以采摘野果,但部落需要更多的食物,于是,生存的需要决定了部落生产力必须要发展。蚕丛开始教民农桑,开始在山上栽桑养蚕,在开阔地上种植能让人生存的作物。这一行动造就了蚕丛部落生产力的革命,也造就了该部生存方式的划时代变革——蚕丛部落在古双流进入了“半牧半农”时代。正因为蚕丛的这一划时代的生存方式改革,在清代重修蚕丛祠的时候,他的祠堂上被修建者刻上了“授农初地”。古双流被认为是古蜀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所以也有人说:“蜀”字由龙图腾演变而来,龙图腾就是指纵目蚕丛。“蜀”字的来历,史书其中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纺丝的地方,开蜀地纺织文明之先河。

设计理念

图案:总体运用创新图案纹饰既可以呼应双流蚕丛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又不失大气、韵味和精美。主要的切入点在于蚕丛文化中的农耕文明。

a、提取古双流的壁画元素,展现出古双流人民划时代的改变和农耕文化的灿烂。

b、提取青铜面具纹路作为元素,精美的青铜面具是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能展现出古双流文化历经沧桑巨变之后的厚重。

c、提取“蜀”古文字作为元素,一是文字是文化的代表;二是“蜀”是蚕丛化身代表,体现深厚的蚕丛文化。

d、中间以黄甲麻羊作为装饰,也是农耕文化的一个衍生体现和在现在的一个农业文旅发展体现。

设计图稿和渲染图(背面)。

资料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妇女联合会

美工:浓园NY20编辑:浓园融媒中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dt/119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