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民以食为天,

建国70年以来,

双流人的餐桌经过吃不饱、吃粗粮、

吃得好再到精细化饮食的历史转变。

如今,

双流的餐饮店星罗棋布,

餐馆、食府、大饭店、乡村农家乐比比皆是;

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上,

达到“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吃出健康”的目标。

1

告别票证时代日子越过越好

(网络图片)

建国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实行计划经济,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吃的东西也不例外,粮票、肉票、油票等等,凭票不说,还得定量供应。“当时家中有7口人,按照人口、年龄分配的粮食并不多,所以我们一家人只吃早中午饭。”72岁的王洪速,是老双流人。对于出生在农村家庭的他来说,小时候一个月才能吃一次肉,父母每次买肉都选最肥的,油水多。“那个时候,我最期盼的是过生日,能吃上一个咸鸭蛋,简直是美味。”

历史的车轮过了那个年代,上世纪80年代中期,票证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不再为吃饱发愁,而且时不时还可以“下馆子”。“那时的馆子摆设简单,几张、十几张方桌加长板凳,根本没的任何装饰。”王洪速回忆,菜品口味平淡,也只能满足南来北往客人吃个肚饱,婚丧嫁娶,福禄寿宴也只是极少的现象。

王洪速说,如今,吃得健康绿色,吃得开心、吃得舒适是大家对“食”品的追求。国家给老百姓创造了幸福生活,“食”也从“吃饱就行”达到了“营养饮食”的高追求。

2

崛起兴盛餐饮业多元化发展

粮票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吃”的话题仍然伴随着我们。

90年代初,双流县城内先后新建“花月酒家”、“棠湖宾馆”等,个体餐饮业发展了“飘香川菜馆”“家庭饭店”等,再加上后起之秀“蓄联大饭店”、“福达宾馆”等相继诞生,无论从规模上、档次上都形成了一股强大发展势头。商业综合体集餐饮、娱乐、棋牌、健身为一体的经营主体,把双流的饮食服务业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90年代初期双流逐渐兴起的火锅、串串,对于吃惯了传统川菜的人们来说,第一次接触黄喉、毛肚很稀奇。”区市监局餐服科科长王松说,从90年代起就与餐饮工作打交道,90年代末,全区有餐饮企业、商家余家,多在东升和华阳。年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需求的提升,在调整和优化中,双流形成了以大众餐饮为基础、流行餐饮为过度、特色餐饮为亮点的市场发展格局。“目前全区有余家餐饮企业、商家,人们在手机端还能享有约家餐饮的网络订餐。”

双双查阅了《双流县统计局年鉴》,资料显示,年集体、个体、供销合作社等餐饮业机构有家,人员达人,年餐费收入达5亿多元,年年不断倍增的餐费收入,到年餐费收入达约40.5亿元,餐饮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20%左右,成为双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

追逐舌尖美味也追求舌尖安全

如今,双流的美食不胜枚举,有二荆条、黄甲麻羊、永安红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有麒麟胖哥火锅、老妈兔头等地道美食,还有当下正流行的泰式火锅、日本料理……不管在海滨城、优品道等商业综合体,还是在街角旮旯,各式各样的美食总能给人惊喜。

而双流,不仅追逐舌尖美味,也追求舌尖安全。

先后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

年—年连续四年被成都市评为食品安全先进单位

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年获得成都市全国“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通报表彰

今天的双流,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学校食堂加入到“明厨亮灶”“三小备案”等食品安全工程中来,越来越多的网络餐饮商家积极落实《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成都市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行业法规……

手记:

人们从解决温饱到吃出花样、吃出健康,再到对各种餐饮文化的追求,吃的内容、方式、品位经历了返璞归真的轮回。可以说,小小的餐桌演绎了双流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如今双流人的美好生活!

记者梁娟

编辑刘婷李丹

审核孙健涵

来源空港融媒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liuzx.com/slxzf/55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