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共识,已在双流广大干部群众之中深深扎根。我区加大生态环境和城乡环境治理,做好环境治理“大文章”,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市容秩序,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 构建生态绿色“城市底板” 陈珂在区水务局河道管理科工作,这几年,他深深体会到区委、区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群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迫切。“以前,河道治理只是治标不治本,光靠清淤和垃圾打捞。源头不治理,污染物依旧排入水中,水环境得不到本质改善。”陈珂谈到,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治理河道不光靠治标,更为重要的是治本。 他回忆,今年2月,我区出台《成都市双流区关于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河长制管理工作为抓手,全力推动“碧水战役”。同时营造良好管理氛围,摸底数定目标,编制河渠水环境治理方案,通过定任务、确时限,启动实施河渠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 今年3月,区水务局积极开展水体调查,做好各条河渠的水质取样,根据检测结果,划分水体黑臭等级,确定整治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陈珂介绍,在全区大小河渠进行水质取样工作,就是为进一步明确区级河长、镇(街道)级河段长、村(社区)级河片长的责任,倒逼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区各镇(街道)违规排放的“三无”企业、养殖场相继关闭或搬离,村院落式小型人工湿地建设和一体化设施试点建设不断推进,陈珂也参与其中,感受到了河渠治理后的变化,“治理过程中,常常要去现场几次,听到了市民对水环境治理的肯定。”如今,每天傍晚,陈珂喜欢没事到公园散步休闲,感受着河面吹来的清风,舒适而惬意。他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工作者,也是受益者。 实施“三治一增” 治霾方面,强化专项整治,加大运渣车辆检查力度,在各施工工地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实施冲洗、降尘,采用扬尘抑制车、雾炮车循环作业降尘,全力提升空气质量; 治水方面,继续强化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治理工作。强化河道流域环卫保洁力度,对河道垃圾、淤泥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加强源头监管,严禁污水下河; 在治堵方面,“管”“疏”结合,在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的同时引导绿色出行,并科学设置停车场、停车位,确保道路畅通; 增绿方面,启动“全域增绿、全民护绿”行动,全面启动空港中央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公园绿地建设,打造处处见绿、水韵灵动的宜居环境。 用绣花功夫改善“市容环境” 来到东升街道凤翔湖,一座建筑外花草树木环绕,空地里还停了辆古色古香的木质花车,晃眼一看,简直像一座“花园别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引人注目的“景点”居然是一座五星级公厕。 如今,双流的公厕正在颠覆人们对厕所的印象,其新颖的设计、整洁的环境、完备的设施俨然形成了城市的小品景观。凤翔湖这座公厕除硬件设施提升外,让人称道的还是其“智能化”设置,包括自动喷香器、智能热水器、烘手器等,连蹲便器、坐便器和抽纸箱、水龙头都是自动感应的,处处彰显出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理念。 我区居民对“厕所革命”有说不完的感受。70岁的李强老人是地道的双流人,他说,现在的公厕不仅环境好,还不用花钱,除了公厕环境变化还有背街小巷的改变。“我家附近的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现象就有了明显好转。” 小巷通达大道。城区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那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背街小巷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之地。我区背街小巷治理首先从环境卫生、市容环境、广告秩序、交通秩序等方面展开,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联合镇(街道)联合行动,按照“先突击,后常态”思路,开展了集中整治,规范商铺越门占道经营及游商违章占道经营、清理违规广告、处置交通违法行为,通过持续的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提升市政设施 目前全区各镇(街道)市政设施养护施工工作正全面展开。各地不断加强道路坑凼、人行道彩砖、路沿石破损维护修补工作;实施井盖沉降、响动及井周破损等病害治理,提升道路完好率、平整度、舒适度。加大对道路交安、照明等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力度,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及正常使用。 垃圾分类为环境“减负增彩”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如今对于我区居民来说这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大家的一种自觉行动。为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我区相继在各镇(街道)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系列试点和宣传。 罗锡郎是彭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工作人员,他所在的中队驻地绿色(可回收垃圾)、灰色(其他垃圾)、蓝色(有毒有害垃圾)三个大垃圾桶一字排开,方便大家分类投放。 彭镇各小区也在倡导垃圾分类。该镇柳河新居安置小区环境整洁,垃圾分类也较为规范。“到底该把垃圾袋放进哪个桶呢?倡导垃圾分类初期,不少居民在丢垃圾时不知所措。”罗锡郎谈到,随着垃圾分类宣传持续深入,小区居民们逐渐做到了生活垃圾袋装、分类投放。该小区新建有生活垃圾中转房、景观化生活垃圾池(含三级沉淀池,并接入污水管网)。在“垃圾分类”扩面工作中,彭镇做了不少探索。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为突破口,实施“户分类、组定点、村(社区)收集、镇转运、区处置”模式,并初步形成了联动协同、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记者了解到,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背景下,区教育局对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各种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进校园中,主题班会、操作游戏、变废为宝手工制作……逐步培养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使之逐步渗透到家庭、辐射到社会,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努力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 形成社会共识 只有让居民习惯于将垃圾进行分类,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有效实现我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我区不仅在试点小区和中小学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同时加大垃圾分类常识普及,提高全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主办单位:成都市双流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来源:综合网络 主编:琳琳 编辑:鹏哥 赞赏 长按白癜风早期能治愈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